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西平顺县干部真下乡真干事:不是做秀只求作为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14日07:08
  阅读提示

  干部下乡,不新鲜,关键是不要“走过场”,而是要真正了解基层,为群众办实事。

  记者在山西长治平顺县调查发现,这里的干部下乡不仅真正“沉下去”,“办实事”,而且为县里决策提供了全局性依据。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天线"架得很好,上面的信息接收得很快,接"地气"却出了问题,"地气"不够,底气不够。”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如是说。

  在全国,干部的大规模下乡不算什么新鲜事,是不是下乡就能接好、接足“地气”?记者来到在全省率先推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长治市平顺县。

  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

  “给我们办了不少实事、解决了不少难事,相信他们能给我们指出一条好路子”

  东坪村23户69口人,过去靠打工,一年也挣不来几个钱。“这里旅游资源很丰富,现在想发展旅游。”老支书魏松科说。“老魏抓住了村里的优势资源,但需要有个切实、可行的规划,需要县上支持的,我们全力支持。”陈鹏飞的话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3个小时的“炕头会议”为这个69人小村描绘出发展“路线图”。这是去年5月,阳高乡东坪村老支书魏松科家的土窑洞里召开的一次特别的“炕头会议”。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等下乡干部在土炕上,与老百姓共商全村发展大计。现在,全村23户已经有8户开起了农家旅社。

  长治市委组织部干部在平顺寺头村下乡住村,几天下来,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没办法”解决,而是“不了解”基层需求。村里的机井水流量小,村民用水不便,重新勘测打了3眼新水井;扶持村里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开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拨出经费,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班……村民老赵说:“这些干部来了,给我们办了不少的实事、解决了不少难事,大家相信他们能给我们指出一条好路子。”

  2010年10月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维卿下乡住村时,也是在窑洞里与寺头村的老党员、村民代表“挤”在一起,召开“炕头会议”。3个多小时下来,不仅了解了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想法、村民的困难,还办成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寄宿制小学校舍建设等8件事。

  下乡干部端着我们的碗,吃着豆角汤面,就感觉很亲;坐在自家的小板凳上,说话也不紧张了,想说点啥就说点啥。

  —— 寺头村农户冯三友

  不仅“住村”更要“住心”

  “老百姓没了生分感,自然和你说实话、真话,干部也就知道了实情、真情”

  对干部下乡住村,山西省委专门发文强调:一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二是要轻车简从,严禁层层陪同。

  “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不是有做秀嫌疑?

  “说这是做秀也算,”王维卿回应说:“但这个做秀,是为了更好地作为。”

  根据平顺县统计:2008年以来,平顺县委书记在14个村住宿22天,县委9位常委下乡住村147天,四套班子领导住村307天。

  “干部住村下乡不仅要去发展好的村,更要去亟待发展、改善的村。” 山西省委下发通知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当地乡规民约,按规定交纳生活费;要率先在难点村、重点村、矛盾突出村等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建立联系点。要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下乡、真住村、真正解决问题。王维卿说:“在下乡的过程中,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大不一样。干部下乡住村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作方法。”

  “过去干部下乡住在村里,是交通条件差,想走走不了;现在,交通方便了,干部下乡还能住到村里,坐在炕头上与群众面对面的说话,老百姓没了生分感,自然和你说实话、真话,干部也就知道了实情、真情。”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说。

  过去群众谈干部下乡,曾经用两个基本“不”: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这也不怪群众,曾经一些干部下乡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来去一溜光,不办一点实事、不解决一件难事,更有甚者,还吃拿卡要,老百姓怎么可能欢迎、信任呢?

  ——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

  不光“给予”还有“汲取”

  “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经验产生于基层,这些都是书本和学校中学不来的”

  有一类“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他们学历虽然高,但基层经验缺乏。“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困难和问题发生于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经验产生于基层,这些都是书本和学校中学不来的。”陈鹏飞说。

  “一些年轻干部,没在基层工作过,感觉基层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就那点事、没什么。” 陈鹏飞说,“其实,处理这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非常不易。”

  “周边乡的一些村已经完成山里林权改革,家家分得了林,开始种自家的木苗,希望能早点完成林权改革”;

  “本村外出打工的多,村里青壮年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小孩教育是个问题”;

  “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机会太少了,希望能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

  “下乡住村让我深受教育,同群众吃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还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让我真正了解群众生活的苦乐酸甜,更学到了很多东西”……下乡干部的民情日记道出下乡住村后的感触良多、收获良多。

  汤涛认为,现在少数干部对基层缺乏了解,对基层的事想当然;对老百姓的视角一直俯视、居高临下。其实,很多真知灼见、好的经验做法恰恰来源基层,不是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对人民群众需要平视、仰视。“干部下乡住村不应仅仅局限于通水、通电、通路”。王维卿认为,职能分工不同,不是每个下乡干部都能解决水、电路等问题,是不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干部就不用下乡了。这是对干部下乡住村理解的一种偏颇,只认为干部下乡对群众是一种“给予”,忽视下乡对干部是一种“汲取”,忽视其对干部锻炼、教育作用。

  干部光懂政策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本事。对干部来说,下乡住村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的民情、民意,培养、锻炼处理各类基层问题能力,是很好的能力素质教育、情感教育。

  ——住村干部张鼎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