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多省冬季旱情严重 > 冬季旱情消息

农田水利受困最后半公里 抗旱水源建设成为短板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2月15日01:43
  抗旱水源建设成短板中的短板

  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山东夏粮占全年粮食总产近50%;受访农业专家担忧,2011年山东乃至北方夏粮面临减产的风险。农民已经减少了粮食的出售,尽管原粮的收购价每斤已经上涨了5分以上,面粉零售价自11月份以来已经每袋(25公斤/袋)涨了10元左右。

  记者通过对旱区实地调研采访发现,如果说水利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的话,农田抗旱水源建设更是短中之短。

  “短中之短”表现在部分地区抗旱灌溉存难,除了部分望天田没有灌溉条件外,部分灌区并非没有水,但由于水源距离耕地较远、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原因,“最后半公里”影响致抗旱浇地能力下降。

  国家补贴仅够支付浇地电费

  1月末,在北京打工的宋淑林已经回到家乡山东省曹县刘集村一个多月了。宋淑林告诉记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浇地。

  他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宋家共有3亩多耕地,每年种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头年9月到次年6月种小麦,6月到9月再种玉米。

  如果风调雨顺,一亩地收小麦将近1000斤,每斤1元多一点。每亩地的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花费,大概300元。即使不计人工成本,一亩地的收入也就600元~700元。

  如果要浇地,自己需购买水泵、电线、水管等一整套设备,整个投入最低不会低于2000元,家里三亩多地一季小麦的收入就都搭进去了。

  鉴于当前抗旱浇地用电用油的成本比较高,中央财政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8000万亩受旱面积的抗旱浇地直补,每亩地10元钱。2月9日,接受采访的村民表示,已经听说有补贴这回事,但是目前还没有拿到手。

  虽然国家拿出8亿元浇地补贴,但是并不是所有耕地都可以拿到补贴,只有达到“重旱”程度的耕地才有。每亩地10元的浇地补贴,在十家庄村民袁显奎眼里,有些杯水车薪:“我家里的地要浇水的话,拉电线就得1000来块钱!”而在曲阜市防山乡土门村支书张佃平看来,这好歹算是“国家的一点心意”。

  一位村委会主任为记者算账,当地农业用电大约七八毛钱一度,浇一亩地大约16~17度电,这样,浇一亩地的电费大约10块钱。这样算来,国家的补贴大约仅够支付每亩地浇水的电费。

  配套措施面临资金困境

  具备浇灌条件,但因为缺乏通往田间地头的配套措施,已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民对种粮缺乏足够热情的情况下,过高的水利投入进一步降低了其积极性。

  财政对水利的投资,总体上是越来越多了。不过,资金主要用于主体骨干水利工程。

  事实上,由于财政问题和管理缺位等原因,政府对于一些村级、乡镇级河道的治理以及水泵等水利设施配套的投入远远不够。由此,农田抗旱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终卡在了“最后半公里”。 (据《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