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江苏操作工成求职香饽饽 大学生仍处就业寒冬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年02月16日13:36

  2月14日早上,南通国际家纺城人力资源市场,美罗家纺人事经理朱新秋正在招人。年初六开始,朱经理每天都要来这里“上班”:“公司年前有员工500人,原本人手就不够,节后只回来了200多人,很多货要赶,真急人。”朱新秋无奈地说。

  一个早上,朱新秋收到了51张报名表。“很多人也去别处报名了,也不知道最后有多少人来呢。”一个多星期来,朱新秋和同事共收到300张登记表,可实际来厂的只有不到50人,今年工人难招是肯定的了。

  缺工岗位七成缺的是操作工

  无论苏南苏北,节后各大招聘市场,无不挤满急着招工的企业。南通家纺城人力资源市场,一个能容纳100多家摊位的招聘市场,每天挤进200多家企业。溧水县的节后首场招聘会,仅能容纳120家企业的市场也挤进了150多家单位,很多没有固定摊位的企业老板便在现场举着招工牌吆喝。

  这些企业急缺的是一线操作工。溧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金刚告诉记者,当地春季有1.15万个空岗,操作工占了近七成。淮安节后缺工5万人,其中七成也是操作工。

  其实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并不高,没有学历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可就是难招到人。江阴市就业管理中心主任汤正荣说,年后当地的首场招聘会上,700多个企业提供了3.7万多个空岗,其中最难招的是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操作工,本地人不愿意做,外地人越来越难招,即便招来了流动性也很强。

  各地设法留人加剧企业招工难

  外来劳动力是推动江苏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江苏1000多万农民工中,外来民工占了一半以上。往年的节后,很多外地民工都会介绍不少老乡来苏就业,但今年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李昌武是四川绵竹人,在淮安正雄制衣有限公司打工多年。前几年李昌武每年节后都会为公司带来10名左右老乡。而今年,他自己也选择留在了家乡。“江苏的公司对我很好,但现在家乡的就业机会很多,乡里缝纫厂开的工资比江苏也就少两三百元。我现在成家了,在老家上班家里也有照顾。”由于不少外地民工今年留乡就业,今年正雄制衣春季要新招聘员工1000多人。

  不仅是外省,苏北一些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在想方设法留人。苏北一些劳务输出大县明确要求地方媒体不得刊发外地用工企业的招聘广告,也不允许外地企业进驻地方人力资源市场招工。往年节后,苏南苏北之间都会举行大型的对口挂钩招聘,而今年,这样的招聘已悄然消失。就地就近招工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无奈选择。

  招工难难掩大学生求职难

  在南京人才招聘市场上,记者遇到去年毕业于苏州职业大学英语系的王晓玉。王晓玉想找一个文员岗位,但节后赶了两场招聘会,投出4份简历,目前没有一个回音。泰州一家民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房菲菲也表示,自己想找一个文员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待遇要求不高,但至今也没有着落。“有没有想过试试干操作工?”王晓玉说,“那种岗位太苦了,我学了那么多年,不想干。”

  节后的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职介老板严兆隆现在手头还有500多份大学生求职简历,“大多是本二、本三或者大专毕业生。平均每天能介绍出去的也就四五个人。”

  南京可特玩具公司厂长王月才说,公司有近300名员工,其中10多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是大学生,每月固定工资在1700~1800元,和操作工一样他们每天也要加班,而一线操作工的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操作工难招,管理人员很好招。”

  本报记者 黄红芳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