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开门评警不是开会评警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2月17日08:43
  全国公安机关开门评警活动开展以来,只见一些基层所队买鲜花、挂横幅、布置会场,发请帖、备糖果、欢迎群众,忙前忙后忙得不亦乐乎,使开门评警活动的氛围搞得浓浓的。可是,忙忙碌碌一阵子下来后,组织者却发现虽然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但开门评警的成效并不明显。

  因为,他们在开门评警活动中听到的几乎都是一些诸如公安民警工作如何辛苦、辖区社会治安环境如何明显好转、警民关系如何和谐等大众化的溢美之词。而至于针对公安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几乎少有人提及。为什么辛辛苦苦忙碌了一阵子,效果却事与愿违?听不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真知灼见的肺腑之言呢?细究起来,笔者以为问题还是出在警方本身。

  试想,你把人家请到派出所会议室,自己在主席台上一坐,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念准备好的汇报材料。这哪像是让人家来“评警”的?分明是让人家来听报告的嘛!再说了你所请来的都是辖区单位的领导,大家平时接触比较多,他们即使对公安机关在实际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见和建议,在会议上也碍于情面难于启齿。多栽花、少挑刺,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些道理他们比谁都懂。

  改变上述现象,笔者以为警方应该从开会评警的模式中走出来,只有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才能让“开门评警”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在开门评警场所上既要安排在派出所内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要到田间、地头、码头、小区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去,让参加开门评警的群众无拘无束地与民警谈心交流;二是在选择开门评警的对象上,警方既要邀请辖区单位的领导这些熟人,也要邀请一般普通群众,尤其是一些心地耿直、甚至遇到不平事敢于上访,捅娄子的群众以及一些涉案当事人等,因为“生人”不会像“熟人”那样碍于情面保留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警方执法办案有切身感受的涉案受害人愿望更加强力和迫切;三是开门评警活动中警方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批评,切莫在现场不厌其烦地“解释”,这样会让群众对警方开门评警活动的诚意产生怀疑。

  “开门评警”与“开会评警”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反映出组织者的胸怀与气魄。

  浙江吴关龙民警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