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录制现场。
中新社发 姚俊 摄 资料图:万人相亲会吸引了数万单身青年及家长云集。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中新网2月22日电
(马学玲)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里,很多单身男女都有“相亲”或“被相亲”的经历。近年来,一股相亲风潮横扫中国社会,各种相亲方式令人眼花缭乱。从含蓄被动到热情主动,相亲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个人私密,而成为关系民生的大事。有媒体称,中国已经进入“后相亲时代”,而相亲方式的渐趋多元,也折射出国人婚恋观的变化。
择偶难困扰都市男女 相亲渐成主流婚恋模式 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适婚青年男女单身率已突破30%。近期发布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则指出,中国约有1.8亿适龄青年,加上“帮忙”的8000万父母,意味着约2.6亿的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
忙碌的工作、狭窄的社交圈、巨大的经济压力、期望值与现状的“错位”、男女比例失衡……多种原因导致青年男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寻找自己的爱情。专家指出,择偶已成为困扰都市白领的难题。
由于缺乏社会交往平台等多种原因,不少大龄男女只有通过“相亲”这一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未到“剩龄”的年轻人也未雨绸缪,加入这一队伍。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曾经被年轻人排斥的相亲,现在已是中国的主流婚恋模式。
刚刚过去的2010年,更可称为“相亲年”,有过半的受访者称曾有相亲的经历,39%的人认同“相亲是很好的婚恋方式”,另有53%的人表示“相亲很正常”。有单身网友这样调侃自己的“忙碌”状态:“不在相亲,就在去相亲的路上。” 国庆节、春节等长假更是成为相亲的“黄金时段”,不少人在长辈的安排下进行“赶场式相亲”。
相亲方式渐趋多元 “微博相亲”成新时尚 作为中国传统婚礼礼节之一的“相亲”,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已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传统的“一对一”相亲到集体相亲大会,从亲朋好友“搭桥”到“网络红娘”牵线,时下,国人相亲方式日渐多元。
派对相亲、网络相亲、电视相亲等尚未过时,微博相亲的全新方式又开始引领潮流。有媒体称,中国已经进入“后相亲时代”——现在相亲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种谈婚论嫁的方式,而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受到推崇,以各种方式切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甚至感慨“相亲无处不在”。
多数相亲者表示,现在很多交友配对活动有别于传统的相亲模式,多数由专业的婚恋中介组织,规模较大,效率高,而且形式多样,即使找不到意中人也能乐在其中。
虽然微博相亲尚未得到广泛认同,但已继电视相亲后成为一种新型相亲方式,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有两名年轻人在微博相亲见面仅三天后,就领取了结婚证,被网友称之为“史上第一例微博婚姻”。
观察人士称,选择微博相亲的一般都是IT人士、媒体人、白领,这些人的交际圈子较小,正是剩男剩女的集中人群。微博相亲的成功率究竟有多高,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同时也有专家提醒,对网络相亲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需对信息真实性做出鉴别。
婚恋观正处变革时期 专家呼吁让真爱回归本位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微笑”,荧屏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女嘉宾马诺的这句“名言”,引发国人对婚恋观的大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种合理社会化的程序,在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结婚变成了拜金主义,这是不合理的。
社会学专家王明美则持不同的观点,他指出,当今社会出现如此多的“剩男剩女”是正常的,这说明了社会在进步,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婚姻爱情时更为慎重、更为理性。
中国男女婚恋观正处于变革时期中,不少观念与传统截然相反或差异很大。2011年2月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显示,与过去相比,传统的男女定位已被颠覆,男性已不再是婚恋关系中必然的主动者,高比例的人群认同“女追男”、“姐弟恋”的现象。此外,在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下,大多数男性接受并欢迎“有房女”成为伴侣,而对引发社会争议的“拜金女”,也有过半人群表示出宽容,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专家认为,婚恋观念的巨大变化和现代社会年轻人面对的巨大生存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房子的婚姻就一定能幸福吗?”“嫁个有钱人,真有那么重要吗?”……尽管面对重重压力,但不少年轻人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婚恋观。
婚恋专家指出,面对人生大事之一的婚姻,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不要浮躁,不能为结婚而结婚。当今这个社会,要鼓励人们真正用心去对待情感,放下过多的物质负担,让真爱回归本位。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