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东明
辖区连续5年没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和严重交通堵塞事件、在新近结束的山东省“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综合验收评比中名列全省第一……山东省滨州市交警支队西城区大队这群平均年龄仅为29.3岁的年轻民警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几年来孜孜不倦、始终坚持的群众工作。“道路交通安全光靠几十个民警是管不过来的,只有取得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才能确保一方道路的平安畅通。”大队长张长玉说。
近日,记者走近这群年轻人,去感受了他们群众工作的力度、广度和巧度。
力度:让每次执法深得群众拥护
“"今天我不处罚你,但希望你以后给孩子做个遵章守法的榜样。"这话太具杀伤力了,让我无地自容。”滨州网民“一语中的”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此描述近日遇到的一位女交警。
她就是西城交警大队民警董爱荣。一天,“一语中的”带孩子逛街,在一条单行线逆行并把车停在了禁停区域,被董爱荣逮个正着。“当时我也没意识到自己违法,态度极不耐烦。没想到她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真让我刻骨铭心……”
类似的小故事在西城交警的执法中比比皆是。董爱荣把自己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六个字“耐心、爱心、理解”。她说:“只要话说得软,心摸得透,度掌得准,并能及时切中被执法者的"情感要穴",执法效果就能提高很多。”
记者了解到,西城交警大队除了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一整套严密、科学、规范的执法制度体系之外,更是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交通参与者”、“假如我是事故受害者”、“假如我是交通肇事者”等换位思考活动。
张长玉说:“做群众工作就得懂得人性化执法,就得善于换位思考,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每位年轻民警"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并且让群众工作入脑、入心、付诸行动。”
广度:让每位群众知法更能守法
近日,辖区里一位村民被摩托车撞伤,西城交警调查后认为摩托车驾驶员宋某负全部责任。但事故发生后,宋某拒不到场,民警多次通过当地派出所前往做工作,宋某及家人却一直不配合事故处理工作。
“我们后来想了一招,就是到他们村里,集合所有村民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把宋某的案子详细剖析了一遍,并希望宋某能站在受害者角度来考虑问题。课后,宋某一家在村民的谴责声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受害者道歉,并及时赔偿了伤者的医药费。”西城交警大队事故处理科科长李瑞和透露。
西城交警大队教导员赵希玉告诉记者:“每处理一次交通违法行为、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和涉案群众都要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如何让这种代价在教育和挽救其他道路参与者和违法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并付诸实施的一个课题。”
近年来,西城交警大队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组织民警深入学校、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上交通安全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3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9万余人。同时,他们还通过网络、微博、征文等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自觉性。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能光靠交警单兵作战,我们要将群众工作融入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发挥群众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和支持交警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观能动性。”赵希玉说。
巧度:让服务群众成为交警品牌
元宵佳节,就在市民纷纷出门观灯猜谜的时候,交警们依然坚守岗位。储涟涟(化名)和爷爷奶奶踏着三轮车挨个给路上执勤的西城交警送去了汤圆。
一年前,储涟涟的父母在接连两次车祸中被夺去了生命,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小涟涟一时衣食无着,西城交警大队的民警们组织捐款15000元送到了小涟涟家,帮他们渡过了难关,事后,民警又和小涟涟结成了一对一帮扶,资助她上学……
近年来,西城交警大队专门成立“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务队”,与滨州市“星火义工”结成同盟,定期开展向困难群体送温暖活动。据统计,几年来共资助22名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承担了儿童福利院12位孤儿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费,每年组织民警无偿献血20余人次……
张长玉说:“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爱心服务,我们的民警更懂得了群众工作的内涵,更懂得群众工作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可谓"闲事事不闲"。”
除了打爱心服务牌之外,西城交警还在执法的细微之处深入挖掘“热情服务”的潜力,为了广泛开启交通肇事案中受害者的救济途径,该大队主动与法院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设立了交通肇事理赔前置制度;为帮助社会各部门、各单位解决实际交通困难,该大队建立民警回访制度,规定民警每月两次主动回访,了解情况;为帮助学校做好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专门制定计划,安排民警进学校讲课,布置各种展览,开展各种竞赛。
“交警是公安队伍的一大窗口,而服务群众则是这一窗口最好的品牌,通过各种服务,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张长玉说。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