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深圳物价高涨逼香港人返港 曾是当地第一批富翁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1年02月25日09:56
深圳水库新村作为知名的港人社区,如今居住在内的港人已越来越少。
深圳水库新村作为知名的港人社区,如今居住在内的港人已越来越少。

住在深圳,读在香港,现在这样的香港孩子明显减少。
住在深圳,读在香港,现在这样的香港孩子明显减少。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香港、深圳报道

  21日,香港九龙红磡红荔道社区。老住户王志强一家从深圳返港的消息不胫而走,邻居们纷纷登门问候。问及王志强的动向时,这名54岁两鬓已满是白发的男子说:“回来就不走了。”

  人生变幻,世事难料。2001年,王志强揣着20万港元积蓄到深圳过“有钱人的生活”,最终又为深圳物价上涨返港生活。十年间,王志强夫妇辗转香港、深圳两地生活,在画了一个圆圈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曾经,内地低物价吸引着香港人移居深圳等内地城市,热潮一度风行十多年。而今,居住在内地的部分港人正准备返港居住。

  港人返港的背后,是近年内地物价上涨,同时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得香港诸多生活成本反而低于一江之隔的深圳。据香港方面统计,去年约有3万旅居内地的港人返港生活。

  [深圳现场]

  知名港人社区港人入住率从8成降至2成

  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水库新村是知名港人社区之一。20日,记者沿着一条深入水库新村的主干道前行,看见马路两侧停满了车辆,只有零星几辆车挂着的是香港牌照。那时还未离开深圳的王志强淡淡地说,以往马路两侧全挤满了港牌车辆,但随着港人的逐渐离去,港牌车辆已越来越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第一轮香港市民移居内地潮中,大批香港人选择一江之隔的深圳定居,从而在深圳形成多个知名的港人社区,迅速带动周边繁荣。与水库新村一样,临近关口的水围村、皇岗村、海滨广场、黄贝岭、莲塘等区域逐渐发展成为港人聚居地,周边商业项目均依托港人消费能力配套建设起来。

  2009年8月,香港规划署公布最新《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底,共有61865名港人在深圳居住。

  据介绍,水库新村内定居港人数量最高峰时一度达到近万人。一家港式茶餐厅老板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下午2点以后,小区内的香港人都会成群结队来喝下午茶,看看报纸、聊聊天,“叽叽喳喳,都是用香港话来交流。”

  然而,这一港人唱主角的情形在水库新村已成回忆。这两年来,老板发现用餐者中香港人比例大幅减少,一些熟悉的香港客人也不见身影。一打听才知道,“很多香港人又搬回香港居住了。”

  当地一份人口调查统计显示,水库新村小区目前有4000多户居民,其中港人业主约有900户。15年前,小区刚建成时港人占到80%以上,日前已降至不到20%。

  [物价影响]

  港人在深圳置业数量降至十年来最低

  此前,深圳物价远远低于香港,由此香港人移居深圳“换城生活”一度风行近十年。不少楼盘主打香港人市场,甚至连楼盘设计都参照香港人的喜好。然而随着港人返港风潮兴起,他们在深圳的物业也随即遭遇抛售。

  香港规划署统计称,截至2009年底,在深圳居住的香港人中共有住户40731个,其中80%居住在福田、罗湖和龙岗三个地区。

  位于罗湖莲塘的名骏豪庭小区是港人小区,小区大门口便是两家房产中介公司,挂满了名骏豪庭的房源信息。房产中介经纪人陈果介绍,如今挂牌的名骏豪庭房屋约在10套左右,近8成业主为香港人,所有交易都委托中介方进行办理。

  由于名骏豪庭小区是港人社区,品质相较周边楼盘具有一定优势。陈果介绍,以前大多数香港业主均为自住,以至于不少客人虽然紧盯该小区房源,却一房难求。而近年来港人放盘量逐渐增加。“大概自2008年房价低迷起,香港人房产交易量从每月2套提升到每月近5套左右。”

  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黄顶兴向晨报记者介绍,小区房型具有客厅大、房间小的特点,适合香港客的居住习惯,一度港人置业率达7成,以至于物业的服务标准都参考香港,物业费也是以港元计算,但近来不断听闻香港业主放盘交易后离开的消息。据其统计,如今在小区内生活的香港业主比例已下降到如今不足2成。

  对于小区内香港业主抛盘后返港,黄顶兴有自己的统计方式。香港人有春节期间发“利是(红包)”的习俗,以往每年过年自己都能收到数十个红包,“今年(利是)拿了还不到十个。”

  一方面是在深圳的香港业主大量抛售楼盘,另一方面,香港人在深圳的置业意愿大幅下降。置业国际集团一项调查显示,去年上半年香港投资者在内地置业的单位数量下跌至7900-8900个,其中,港人在深圳置业的宗数仅约2000到2200个,比前年同期减少近一半,为该调查10年来最低。

  [通关口岸]

  深圳罗湖口岸不见昔日赴港学生排长队

  深圳罗湖口岸对面便是香港,被誉为“全世界最繁忙口岸”的罗湖口岸灯火通明,场面蔚为壮观。此前,由于大批港人定居深圳,其子女通常往返两地学习、生活,每天清晨大批孩童赴港学习已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昨日清晨,晨报记者留意到,在通关旅客中已经不见昔日赴港学生排成长队的情形,倒是年迈的老人蹒跚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海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深居住的港人中约1/6为在校学生,由于港人父母撤离深圳,孩子也一同离开,每天早上和下午赴港学习的学龄儿童较以前少了许多,而返港居住的老人数量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

  此前,不少香港老人退休后拿着一笔钱来到深圳定居。但在深圳置业而使用香港身份证的老人无法享受港府的福利政策,如综援金和生果金都不能跨境,加上内地物价变化,对价格敏感的老人们纷纷“回流”香港养老。前不久,一名96岁的潘姓老人因为在深圳面临经济压力,最终选择返回香港入住老人院。

  深圳工联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潘志辉介绍,这几年回港居住的老人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该中心协助的个案是110个,去年上升到140个,预计今后还会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返港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返港港人数目尚未有确切统计,不过据香港媒体报道,2009年约有21.8万港人在内地工作,2010年约18万人左右,两年相差约3万人左右。“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返港,并且在港重新定居下来了。

  十年,从深圳又回到香港

  从港到深摇身一变成富人

  王志强萌发到内地生活的想法始于一次内地探亲经历。 1998年,王志强第一次返回自己的祖籍江门台山,亲朋好友对其优越的生活条件羡慕不已,这让王志强颇受震撼。

  在香港,王志强是一名货柜车司机,当时月薪约1.5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8万元 (当时汇率:港元100元相当于人民币116元)。然而,由于香港昂贵的生活成本以及高物价,王志强辛苦劳累,生活却过得拮据。“房子像鸽笼,生活感觉非常压抑。 ”

  此时,内地工资月薪不超过1000元,此次内地之旅让王志强体会到“做富人”的感觉,而身边不少同事也将家搬到了深圳,于是王志强一家带着积蓄约20万港元,走进了水库新村。

  在深圳,王志强体会到以往没有的洒脱和快乐。以香港高物价来衡量此时的深圳,深圳宛如天堂。此时,水库新村周边楼盘房价为4600多元每平方米,而一家三口几十元便能喝个下午茶,对于月薪逾万的王志强来说,“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王志强说,当时从香港来深圳定居的港人,到深圳之后有了“翻身”的感觉,不少香港人在深圳首批拥有了形如砖头的 “大哥大”移动电话,当时这是财富的象征。

  沉重的账单促使举家返港

  在2005年以前,王志强虽然感觉深圳物价日益上涨,但每月的账单总能控制在2000元左右,生活丝毫不感觉到拮据。

  不过,随着人民币日益升值,原本100港元能兑换100多元人民币,如今反而下降到86元左右,王志强突然感觉回到了当年在香港时的重压之下。

  一天,王志强发现楼下的烧鸡售价是每只138元,而茶餐厅餐位费28元起,而香港同样品质的餐厅价格比内地还要低。

  王志强的妻子陈文琳对深圳与香港物价如数家珍:以日用品为例,一瓶1000毫升的沙宣洗发水,香港售价46港元,而深圳售价68元人民币,深圳大米10斤装约60元,而香港售价约50港元。

  陈文琳还介绍说,在深圳雇保姆,每月需2500元人民币,在香港聘请菲佣,才1000多港元。两地物价出现逆转,以至于陈文琳不得不加入到赴港“打酱油”选购日用品的人群中。

  随着年龄的增加,王志强的月薪并未有较大的增长,换算成人民币仅万元左右,“感觉越来越吃力”。最后,王志强不得不作出举家返港的决定。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