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微博上,关于全国两会的话题提前热了起来,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上网“织围脖”。为方便网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互粉互动”,新浪等各大网站还在微博上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微博专区。截至2月26日18时,新浪微博上已有122位全国人大代表、166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专区开通了微博。(2月27日《成都商报》)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友互动,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代表、委员可以将自己准备的议案、提案和建议率先发到微博上供网友“围观”,请网友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议案、提案和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更加贴近民意,避免出现雷人议案、提案;另一方面,代表、委员可以通过与网友交流,集纳民智,启迪思维,形成自己的议案、提案或建议,避免空着手去北京当“哑巴代表”或“哑巴委员”。更重要的是,微博互动增加了代表、委员的透明度,增强了网友参政议政的热情,增进了代表、委员与网友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
可以说,能够上网与网友交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值得称赞的,说明他们愿意倾听民众呼声、吸纳民众意见,说明他们希望带着问题和意见走进全国两会会场,说明他们在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民众代言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当然,从更高要求的角度说,我们希望代表、委员与网友的微博互动不要仅限于两会之时。去年全国两会时,已经有一些代表、委员上网开微博,很多网友给予了热情“关注”,代表、委员的“粉丝”动辄达几万、几十万人,大家在一起讨论得很热闹,网友觉得离代表、委员很近,离全国两会也很近。然而,全国两会一结束,一些代表、委员便或关闭了微博,或停止了更新,让无数“粉丝”空牵挂。我“关注”的一名身为著名学者的全国政协委员,直到今年2月25日才重新更新微博,而且他的微博没有“关注”任何人。
要开两会了才想起与网友交流,两会开完了便不知踪影,一些代表和委员“织围脖”的季节性太强,给人“临时抱佛脚”的感觉,甚至让人觉得很功利、很形式化,一时兴起玩一把新潮,临时与网友互动一下,似乎只是为了撰写或完善议案、提案,而不是诚意倾听民意。正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不应限于两会,同样的,代表和委员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也不应分季节,既然开通了微博,既然微博互动对自己大有裨益,最好坚持“常上微博看看”。对于网民来说,他们一年到头都有问题要反映,有意见要交流,需要随时找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代表、委员来说,网上有最真实的民意,最真诚的呼声,无论是全面、准确地了解网上民意,还是撰写高质量的议案、提案,都非一时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与网民“打成一片”。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微博,重在与网友交流互动,切不可把微博变成自己的新闻发布会,把网友当作自己的听众。有的代表、委员虽然开通了微博,但不“关注”任何网友,不回答任何网友的问题,只顾一个人自说自话。这样的微博不仅起不到互动交流的作用,反而让人看着生气。
一句话,有效的平台应好好利用,大好的机会更应好好珍惜。
(浙江 晏庆盛)
作者:浙江 晏庆盛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