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1年各地两会报道 > 各地两会最新消息

石家庄市级两会召开 代表委员关注热点话题(图)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石家庄日报
2011年01月21日10:43



图为代表委员们在两会现场。
图为代表委员们在两会现场。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已收议案34件建议180余件

  本报讯(记者 王 静)记者从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组了解到,截至昨天17时,大会共收到与会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34件、建议180余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公共交通、财经等方面。

  曹郁代表提出了我市应该建设石家庄数码电子科技园。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发展,应以现在新华集贸中心数码电子专业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市场的区位优势和效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弥补缺需、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品牌影响力。

  吕焕举等代表提出,应在石家庄新火车站考虑规划建设新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火车站为外地来石游客的主要通道,通过该中心的设置吸引外地游客来石旅游。并分别在石家庄火车北站、正定机场、裕华路高速口、鹿泉高速口等设立分中心。

  谷立章等代表建议,市政府在园区发展上给予更大支持和倾斜。将石家庄南部工业区(元氏区)、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元氏区)和马村新兴产业聚集区、诚信产业关联聚集区发展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制定并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在用地方面给予最大倾斜。同时统筹考虑道路、供电、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石家庄园区整体水平。

  刘英彩代表提出,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办法解决。要严格控制中心区尤其是城市一环内的人口增加,结合铁路穿城入地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系统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使交通负荷均衡地分散到城市路网系统中,增强城市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增强城市交通疏解能力。

  准确定位

  石家庄主题文化

    (本报记者 刘宝芝) “两会”期间,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成为关注焦点。石家庄文化资源是否缺失?如何打造城市功能与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魅力城市?

  市政协常委李俊秀调研发现,我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缺失。“火车拉来的城市”、红色之城、创业之城、中国药都……这些定位都是以特色文化为出发点,不具备代表整个城市的标本意义。

  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我市拥有古中山国文化、历史名城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文化,著名景点有天下第一桥(赵州桥)、天下第一佛(正定大佛)、天下第一坡(西柏坡)以及为数众多的国保单位、国宝文物、国宝技艺(拉花),堪称文化宝库。但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不同程度存在着保护不足,开发过度或不足,还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对外促销联盟。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文化资源按行业不同,由文化新闻出版、旅游、民政、园林、宗教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不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发掘,严重束缚了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

  李俊秀建议,一、倾力建设大西柏坡文化体系。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遗址24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驼梁等自然景点100余处,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全面整理修缮恢复34处革命旧址,辅以投资建设以“三大战役”实景剧演出基地为主体的“西柏坡红色经典文化主题公园”。二、加大对中山文化的保护开发。努力建造一个以中山文化为底蕴,集收藏、参观、展销、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三、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赋予古城新的文化内涵。四、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可以深入挖掘如火车站、小灰楼等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以更多的形式呈现这种文化,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明天怎样养老

   要尽早准备

  (本报记者 李云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出现了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家庭养老照料成本上涨等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正在出席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李鑫东代表非常严肃地对记者谈到了“养老”这个话题。

  近几年,社会化养老问题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关注,“今天的我们明天将会怎样养老”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话题。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5万人,占到全市人口总数的13.87%。今后五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超过170万人,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此次人代会上,代表们对此高度关注,很多建议都围绕“养老”问题展开。“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系到家庭安定、社会和谐。”李鑫东代表说,他建议要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要面向全社会有养老服务要求的老人提供服务。同时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要对养老福利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和服务设施建设,为养老服务搭建发展平台。”他说。

  刘月照代表谈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社会关联度比较高,做好“养老”工作对于和谐社会建设非常重要。刘月照代表认为,“养老”建设涉及政府主导地位如何发挥、财政怎么投入、规划建设如何跟上等多个方面。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事业,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市场运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很多代表提到,政府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在居家养老方面,政府需要多投入一些。对于公益服务组织,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在社区养老方面,要积极支持养老服务站等建设。同时要逐步规范机构养老,不断加大投入。

  “养老事业是一个微利的产业,我们应该积极扶持这个产业,真正让它走向朝阳,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做的贡献。”刘月照代表说。

  “既要农民挣钱还别让价儿太高”

  ——委员热议如何搞好“菜篮子”建设

  (本报记者 潘双清) 2010年出现的农产品涨价现象,至今不少人还记忆犹新,也引起了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他们纷纷献计献策,为我市的“菜篮子”建设支招儿。

  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蔬菜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精品蔬菜、高端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金锁、王惠武委员建议我市借鉴省重点支持15个示范县的做法,在全市筛选出3—5个规模大、基础好、示范带动力强的设施蔬菜示范县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争创全省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基地县。健全蔬菜发展保障机制,将蔬菜生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减少菜农因灾损失,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特别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推广无土栽培、“两膜一网”、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先进科学技术,突出支持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大力支持创建有机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引领蔬菜产业向产业高端、向科技增效求突破、上台阶。

  赵国三委员说,“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其实种菜的农民并没有受多少益。这主要是因为产销衔接不紧密,农民产的菜要到市民手中往往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层层加价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强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她建议政府大力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让龙头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直接和市场对话。同时要培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对于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刘晋委员建议构建多层次农产品市场,探索“农改超”模式。他说超市化是未来农贸市场发展的趋势,资料显示美、法等发达国家在2000年时,农产品超市销售额已占到农产品总销售额的75%。从2002年起,我国的福州、广州、上海等南方发达地区陆续开始“农改超”探索工作,而近三年来则在更多的城市掀起了“农改超”热潮。希望我市能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大“农改超”探索步伐。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