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早接访”由热到冷
构建立体信访网络 矛盾纠纷基层化解
春节后上班伊始,延吉市委书记金永默像往常一样,5时30分准时来到办公室。这个早上,他会同信访局、督查局和市委办,共同接待处理了回迁户房屋补偿和外来农民工子女上学两件事。
2005年11月,金永默履新延吉后即开始实施“早接访”制度。除去出差和大年初一外每天接访,年三十亦不例外。接访时,市委书记、信访局、督查局和市委办是常任成员,涉及的部门,则随叫随到。问题及时落实、解决。
“一把手”开门接访,行之有效有表率。
“有一次,还不到早上6时,电话响了,第一反应就是书记接访找我。果然,是个工程款的问题,当天马上解决,50多名农民工高高兴兴拿着工资回家过年了。”市城市和住房建设局局长李克说:“说实话,书记过问,基层是有压力的,从心理上是一种震慑。谁想让老百姓因为自己分内的事找书记?比如供热问题,以前每年上访量都大。最近两年我们提前排查,处理好每个环节,供热引起的集体上访一起都没有了。”
书记接访有效,亦有限。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延吉市委市政府,近几年不断构建通畅的立体信访网络,并形成制度。从2007年开始,延吉市在全市121个社区和村屯全部建立了信访事项代理站。几年来在基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0余起。目前,代理站的布点已延伸至矛盾纠纷较多的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行业和企业。代理站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其负责领访,直到找到解决的部门和方式为止。
信访渠道通畅,老百姓有事知道找谁,很多情况下,就再不用“隔着锅台上炕”了,书记“早接访”门庭日见冷落,市委、市政府门前也变得静悄悄,信访者静坐徘徊的情景不见了。
“刚开始找书记上访要排队,现在有时一天一个人也没有。”市信访局局长苏显峰说,2005年“早接访”共接待信访2000多批次,到了去年,只有300多批次。
信访抓住“理”的牛鼻子
无理取闹不行 有理取闹也不行
2007年,延吉开发区内农民工和开发商发生经济纠纷。农民工向政府反映情况后,政府马上行动,为农民解决了40万元欠款,余款承诺一周内结清。但几个农民工在余款到账前,趁天黑把开发区的玻璃都砸了。
市委、市政府当即决定:抓住带头闹事者,依法依规惩治。同时马上召开记者招待会,把事情说清楚。闹事的农民工也很后悔:“本以为能大闹大解决,确实不应该。”
“农民工讨薪坚决支持,但必须依法有序。”金永默表示,该解决的信访问题一定做好,不合理的信访要求绝不纵容。
几件类似情况发生后,全市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2007年末,区域内企业退休职工上千人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里、市里上访,要求享受采暖补贴,但他们并不在享受此项待遇的政策范围内。市里由主要领导出面一批批接待上访者,耐心地讲明政策。还是有人不理解,市里让他们派出代表,领访到省里。
6名代表都是老年人。“市里出车交路费,要住好吃好,照顾好这些老人。”出发前市领导再三嘱咐办事人员。经省建设厅相关处室同志的耐心解释,几位老人最后心服口服。
道理讲清楚了,但市里考虑到这个群体确实有困难,当即召开会议,制定出台本市针对这一人群的补贴政策。
无理取闹不行,有理取闹也不行。延吉市信访工作抓住“理”的牛鼻子,认为信访也要讲秩序,如果一闹就给,那不仅无理,而且起了坏的示范作用,只能造成恶性循环。
12条线各司其职免扯皮
责任追究制动真格 信访案件连年下降
涉及信访问题,各个部门几乎都能牵扯进去。而主线就两个找谁?谁来解决?
通过信访渠道的搭建,延吉市基本解决了前一个问题。而实行“12加1”工作机制,把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
据介绍,“12加1”就是将全市的所有工作部门分成12条战线,如城建战线包括规划局、园林局、城市和住房建设局等。12位市级党政领导每人负责一条战线。“1”是指由常务副书记对各条战线进行跟踪督查。
各局各条战线各司其职,局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上到战线层面由分管市长协调解决。完整的制度设计保证了信访问题“应办能办尽快办,应办难办全力办”。
目前,延吉市已把信访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还设立了信访工作跟踪督查制,几年来共有近20名干部因为没能按时完成督办信访任务而被通报批评,免职或者降职。
现在,全市各级干部重信访解民忧的风气已形成。几年来,延吉市保持着非正常进京集体上访零的纪录,而全市的信访案件从2005年以来,也以每年20%的比例在下降。延吉市去年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作者:孟海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