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西部发力综合保税区 内陆变身“国际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3月01日02:40

  中西部发力综合保税区_内陆变身“国际港”

  李秀中

  我国中西部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已驶入快车道,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2月25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即将封关运行。此前的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的西安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第15个综合保税区。

  2010年,中西部接连新设三个综合保税区,分别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而此前已经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大多集中在东部。

  不过,相关专家认为,现在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更多是在“先行先试”,问题与机遇同在。

  复制沿海地区经验

  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出口、保税物流、口岸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保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国家发改委外经贸所所长张燕生表示,综合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希望这些地区成为比较开放,或者是最开放的自由贸易场所。没有保税区,进口货物出了机场就得征税,出口货物出境了才能退税。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有利于这个地区开展加工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综保区就是鼓励内陆地区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周世俭表示,去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中,85%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只有15%。但是,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非常快,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综合保税区,实际上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这也是东部沿海地区走过的道路。

  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为例,在建成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范围内,已有英特尔、富士康、戴尔、德州仪器、莫仕连接器等2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22.3亿美元。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区域在封关之后,投资的总额基本上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将形成5000亿元产值的IT产业集群。

  综保区探索中前行

  目前全国有9家已经封关运行。

  不过,张燕生表示,现在设立综合保税区很像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的情景。当时,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就是先行先试,培育市场经济体制。而现在综合保税区就是要试出一个不走私、规范的、自由参与国际交换的场所,“就看谁能趟出一条道路来”。

  综合保税区的前身就是保税区。张燕生介绍,2003年,全国15个保税区转型成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不同形式,后来又整合成同一种园区,即综合保税区。

  上述成都高新区负责人表示,随着加工贸易业务,特别是内陆的贸易业务逐渐向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企业对加工制造、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务院的领导也是要求要整合海关的区域。目前的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的监管区域全面整合的一个目标,应该说在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处在一个最前沿。

  张燕生表示,综合保税区理想的发展目标就是自由贸易园区,但是现在还没有做到。什么叫自由贸易?虽然现在保税区内进口保税,出口退税能做到,但是还涉及到海关、国检、边检,金融、外汇的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不仅如此,“很多园区的经济效益、开放效益需要解决。现在任何一个综合保税区和中国香港、新加坡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张燕生表示,现在已经设立的综合保税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一家可以算是成功了,都是试验的过程中。要做到自由贸易园区,在中国就能实现比较完全的国际化,还需要继续试验探索。

(责任编辑:李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