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苏家屯农民记了两本葡萄账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01日06:32
  “1991年在裸地上试种葡萄,1993年从盖州购进葡萄苗,1997年找到无核白鸡心葡萄品种,1998年试验成功葡萄矮化多蔓技术全乡推广,2010年永乐葡萄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苏家屯区永乐街道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地,当地10余户种植户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坚持记葡萄收入账和技术账,一记就是20年。

  进入新世纪之后,葡萄的收购价格翻了十几倍,永乐街道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从几百元上升到人均超过2万元。

  技术账:从裸地野葡萄到资料库里淘出新品种

  “1991年,我和王世洪几家最先在房前屋后的裸地上种植野葡萄300余棵;1993年,开始淘汰老品种,巨峰葡萄试种成功,又试种“乍娜”、“黑奥林”葡萄品种,种植时喷无机铜素杀菌液,防治霜霉病成功;199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种子资料室里找到无核白鸡心葡萄种苗……”永乐街道互助村崔连柱的十几本笔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二十多年来关于葡萄品种及技术的嬗变。

  “以前葡萄串大、颗粒多受欢迎,渐渐地市场上出现了无核白鸡心这种高糖、大颗粒、小串的绿色葡萄取代了老品种。”崔连柱回忆说,因为这个品种来自国外,在国内还没有种植成食用果的经验。

  “第一年试种后结了少量果实,以后两年就绝收了。”在村民的账本里,记载着:“为了适应温室栽培,葡萄大户王世洪在实践中发明矮化多蔓技术,延长了果树寿命,最终稳定了产品产量和质量。”

  事后,苏家屯区矮化多蔓技术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技术普及到该区农户。

  在崔连柱的笔记本上记者发现了几页泛黄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葡萄首席专家段长青”的讲座的记录“葡萄产业要增收就要走一年多茬”的新模式, 不同品种错季上市……”

  永乐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恩东介绍说,互助村的农民们为了种出“经典”的葡萄品种可谓访遍名师,外地学习听讲座已成了农民们最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农民的笔记本中记者发现了一连串的葡萄品种清单中“6月,“京亚”葡萄上市;7月,“藤稔”葡萄上市;12月,“晚红”葡萄上市……”足可以满足半年间的市场供应。而每一品种的种植量并不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过剩,还可以保证产品的价位。

  “每次专家们讲课大家都把要领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专家的办法可真灵!”像崔连柱这样坚持记技术账的葡萄种植户互助村就有10余户,他们依靠这本账掌握了技术,摸出了葡萄种植的门道。近年来,苏家屯区打造永乐葡萄产业示范区,温室葡萄通过反季栽培、错季上市,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种占领了全国20余座大中城市市场。

  收入账:从走街卖葡萄到“订单赚钱、果菜兼作”

  1993年,互助村农民张海的笔记本上出现了第一笔葡萄收入“巨峰葡萄,5角钱一斤……全年收入1981元。”张海回忆说,以前俺们村比较穷,又是沙石地,听说辽宁盖州市、吉林长春种葡萄收成不错,俺们几位农民就去了一趟,借钱从盖州调进了一千多棵葡萄苗。实验几年后,一斤就卖到一块多。从1996年以后,葡萄价持续上涨,互助村里家家开始吃上了葡萄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永乐乡由乡变街道,葡萄从10余户发展14个村均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从不足50亩发展到温室葡7160栋,占地14320亩,先后引进国内外13个先进品种。

  “1996年,合计2700斤,收入2988元;2001年,合计4100斤,收入7112元;2008年,合计5000斤,收入15780元……2010年,合计3677斤,收入25205元。”

  从村民沈国喜的这本账中记者发现葡萄产量最近几年在降低,可农民却在增收。永乐街道副主任曲颖说,“现在种的是绿色葡萄,将来条件允许还将种植有机葡萄……”苏家屯区近几年采取“控产、提质、增效”措施,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曲颖说,过去的观念是追求产量,认为量够了就会致富,如今则要考虑如何做精。

  “当初卖葡萄,我和老伴推着小车走村串户……”崔连柱说,“自打咱的葡萄园2005年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0年“永乐葡萄”正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沈阳首个地理标志产品。葡萄的销路一下打开了,天南海北的客人源源不断,这几年搞订单农业葡萄还没出棚就被订购一空。”

  在2010年崔连柱的账本上多了工资收入,每月工资款一千多元。原来,近年来,苏家屯区为发挥本地区葡萄产业优势,成立了葡萄协会,规划了葡萄产业区。因为老崔的葡萄管理技术好,他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技术专家,年近五旬的他被聘请成了技术员,他在管好自己家葡萄园的同时还赚上了外快。

  不仅如此,在老崔的账本上还出现了额外的进账“果菜兼作,套种小菜一栋大棚平均收入2500元……”大棚套种蔬菜也能赚钱,如今葡萄大棚里地垄沟里生菜、韭菜、小白菜长得可旺了。

  记者了解到,2012年末,苏家屯区永乐街道的温室葡萄将达到2万亩,2011年将新建葡萄大棚6000栋,总数字将达到16000栋,面积32000亩。届时“中国温室葡萄第一乡”的“一乡一业”总产值达4.3亿元,利润达3.32亿元。

  本报记者 李欣 通讯员 田吉龙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