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新周刊》
让“贵”远离生活
月收入3000元可称为白领,月收入5000元可称为中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持币100万买不到三居室、身家10个亿进不了百富榜的时代火速到来。无论工资是否跑赢了CPI,中国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是事实。人民币还是那个人民币,购买力不再是那个购买力。
贵中国当然不是这个国家应有的面目,它是中国在强国进程中遇到的一个坎坷。这个因物价而焦虑的时代称不上坏,只是让人不安。有安方能乐,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皆因它能尊重并实现每个公民渺小而又简单的愿望。中国人在2011年的愿望很朴素,不奢求创业和彩票致富,只求凭工作所得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或者,至少让他看到这种可能性面对普通的生活,他拥有足够的购买力。奥运让世界欢腾,亚运让近邻赞叹,中国的毅力、韧力、执行力、创造力不应该只在举世盛会的时候才呈现出来。
张贺谈禁唱事件
创造自己的“春天里”
歌手汪峰因禁止“旭日阳刚”演唱自己的作品《春天里》而招来网络上的一片热议。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你把车借给了朋友,可朋友却用它拉私活赚钱。于是你把车要回来,可别人却说你“小心眼儿!”
作为原创者,汪峰无可争议地拥有这首歌的版权,如何处置作品的版权,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无权干涉。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另有理由,那就是同情弱者。但是,同情心不能滥用。如果一个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冒着道德审判的风险,那么长此以往,谁还敢站出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实际上,在这起事件中,无论是汪峰还是“旭日阳刚”,都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和优美的姿态。前者的无私帮助,后者的感恩之心,在这个时代里,显得格外珍贵。《春天里》因为有了这样的故事而更加动人。但是说到底,每个人的春天只能靠自己去创造,靠别人是不成的;而那些给我们带来春天般感受的原创者的权益,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王勤谈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须城乡兼顾
日前,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密集开考。与此同时,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自主招生对农村学生不利。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给一些有特才和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考生,提供一条上大学的“绿色通道”,消弭“一考定终身”的痼疾,但现今似乎变成了城市学生的“小高考”。获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重点中学,有些尖子生可以获得多次考试机会,而农村学生获得的机会相对较少。很多高校更加偏爱城市学生,在报考名额分配上向城市重点中学倾斜。
在国外的招生惯例中,我们会发现,就是很多如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都是主动把资源投入到最穷、最弱势的阶层和地区,向身处社会底层的寒门学子伸出橄榄枝。我们期待教育界形成一种新的“潜规则”:在教学资源稀少的落后地方就读的学生,越容易获得高考加分,越有希望被选拔进大学。
(仲江辑)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