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 政绩不以GDP论英雄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3月02日08:48

  公共服务

  推动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行政村,确保村干部工资逐步达1000元以上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意见》提出,按照“延伸乡村、覆盖县域、均等服务”的思路,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推动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行政村。

  同时,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农民的能力。采取省市补助、县级统筹、村集体收入自我保障的办法,建立健全村干部补贴、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村级办公经费补助等运转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村干部工资逐步达到1000元以上,保障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财力需要。

  生态发展镇政府正常运转经费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市级财政定额支持,省级财政以奖代补。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对话

  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

  农村综合改革,关键在“自选动作”

  县级政府如何实现职能转变,为辖区民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一直是广东乃至全国行政管理领域改革的重大问题。2月26日,广东省政府批转了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从2011年起分阶段在全省山区县(市)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立起广东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

  在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看来,推进山区农村的综合改革措施非常及时,事关建设幸福广东大局。

  战略意义山区幸福是幸福广东根基

  早在2009年开始,为推动山区的农村综合改革,广东省选择在云安县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2010年上半年,云安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不久,广东省政府又批准云安县为“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

  有专家称,云安县“试水”一年多后,破解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科学发展难题,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已经上路。可以想象的是,建设新农村的“云安模式”即将在全省成燎原之势。

  2月17日,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全省推广“云安模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而省农业厅《意见》的获批,则为我省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定下了整体框架。

  江惠生认为,推广云安经验,推进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对探索科学发展新路,贯彻落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过去讲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的现代化。从广东来讲,没有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广东就不算富。山区占全省那么大的面积,人口众多,山区不幸福,幸福广东就没有牢固的根基。”江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改革关键点方案给各地创新发挥空间

  江惠生表示,“我省在山区县里强化主体功能区划、强化分类指导,改革干部考核体制,改革财税体制,都是非常必要的,抓住了山区发展的要点。但是这几项改革,每一项的牵扯面都很广,要真正顺利地推进,还需要各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比如,按照《意见》的规划,我省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县域内各镇进行统筹规划,分为优化开发镇、重点开发镇和生态发展镇三类具有明确主体功能的镇。生态发展镇主要政府职能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等。江惠生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公平问题。“优化开发镇和重点开发镇可以优先开发发展,但是定位为生态功能区的镇不能随便开发发展,它们的财政问题通过财政保障机制的改革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予以解决。但如何保障这些地区农民的收入稳定地增长,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考虑与制度安排。”

  对于乡镇一级政府如何贯彻好《意见》,江惠生建言,首先各乡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然后有所创新。“关键在‘自选动作’。比如,围绕具体功能定位,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5+X’、‘5+1’弹性很大,有发挥空间。此外,推广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要落到实处,可以尝试搞一些农民组织,比如像云安县的村级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的形式。”

  南方日报记者 高国辉

  刘昆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谈农村综合改革重点

  2015年基本建立起广东特色农村发展机制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广东出台《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农村科学发展新路,增强县域农村发展活力。

  广东为何要在此时着力推行农村综合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在哪里?今后,我省将如何推进这项改革的进行?针对这些问题,副省长刘昆昨日接受了南方日报的采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