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高血压男子“速冻”半小时 主动脉换成人工血管

2011年03月02日11:37

    来源:太原晚报

  全身麻醉,体温骤降17℃,外科医生争分夺秒切开男子心脏里破损的主动脉,换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温麻醉“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在山医大二院成功实施。昨天,当患者杨先生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复查时,丝毫看不出他曾在生死线上挣扎过。

  发病

  2010年11月28日晚,43岁的市民杨先生突然感到胸口像要裂开一样疼,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山医大二院急诊科。

  医生询问得知,杨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CT检查发现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即血压过高导致心脏泵出的血液冲破主动脉血管内壁流入血管壁夹层,形成夹层动脉瘤。鉴于血管壁一旦被冲破,患者几秒钟就会丧命,医生为防止瘤体破裂赶紧先控制血压。

  经多次专家会诊,医院决定实施“主动脉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即切除出血的主动脉,换上人工血管来供血。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血管,置换主动脉血管,技术要求非常高,难度极大,我省此前还没人做过此类手术。由于手术涉及脑部、脊髓的供血,心脏也要停跳,必须采用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脑部、脊髓不受损伤。

  手术

  2011年1月12日上午8时许,在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教授指导下,手术开始。

  冰帽、变温毯、体外循环机……麻醉降温的必要设备准备就绪。全身麻醉后,心胸外科主刀医生郭光伟打开了患者的胸腔。只见通常直径3厘米的主动脉已被血栓撑到了成人手腕粗细,而且血栓从心脏主动脉一直延伸到腰腹部的髂动脉。

  “开始降温。”接好体外循环机,在麻醉科副主任张林忠指挥下,张红星医生开启了体外循环机。

  体外循环机暂时代替了心脏的功能,血液缓缓在机器与患者身体间循环流动。在仪器控制下,患者的体温开始下降,半小时后,稳定在20℃。此时,患者除脑部有微量的血液流动外,全身血液循环基本停止,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通常人的体温在37℃,体温下降2℃,人就开始失去知觉,心率失常,体温下降到24℃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而这次手术中,杨先生被“速冻”后的体温比正常时下降了足足17℃!这种“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心脏搭桥等大手术中都会用到,但体温降到30℃即可,需要降到20℃深低温状态的手术,并不多见。

  成功

  1月12日上午9时许,手术到了关键时刻。患者“停循环”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否则脑细胞就会受损。

  郭光伟医生在心脏主动脉上切口,取出部分血栓块,助手赶紧递上一把10厘米左右的“象鼻”支架,置入,挤出剩余血栓块,紧接着放入人造血管,并与其他动脉血管连接。

  长15厘米、直径2.8厘米的米白色软管,前端还有3个分支,这就是要植入杨先生体内的人工血管,学名叫做主动脉弓,几个分支与身体的大动脉血管相连,条条都是生命线。

  十几分钟后,郭医生已经将几个血管接口逐一缝合。体外循环师调整患者头部冰帽的温度,先开放脑部血液循环。为防止人造血管渗漏,郭医生又把患者的主动脉血管包在外层,细心缝合。随后,体外循环师开始为患者全身“解冻”,整个“停循环”时间没有超过30分钟。

  不久,监控器上跳起白点,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心脏也重新恢复跳动!接下来,观察人工血管的运行情况,缝合伤口……整个手术用了4个多小时。

  当晚,杨先生恢复意识;次日,摘掉了呼吸机。经过半个多月术后观察,1月30日,杨先生出院回家休养。

  医生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杨先生完全康复后,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跑步、打球。 本报记者 魏薇 通讯员 蔺春华

(责任编辑:news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