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 |
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的学生们在上课 |
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食堂 |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3月2日电(辛平)民族教育的阳光普照乌拉特草原———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见闻
地处巴彦淖尔市北部的乌拉特中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2010年财政收入仅7.3亿。
就是这样一个财政困难、偏僻落后的边陲小城,民族教育事业却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走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
分管教育的乌拉特中旗副旗长彭玉堂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乌拉特中旗确定了民族教育“优先、重点”的发展地位,把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列为头等大事来抓。
2007年,旗委、政府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调整了全旗中小学校布局,将各苏木镇蒙古语授课学校全部整合到旗政府所在地,于2010年秋季将蒙古族小学和蒙古族中学整合为蒙古族学校,投资7194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崭新校舍,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综合缕、文体活动楼、餐饮楼和宿舍楼,实行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教育。
走在蒙古族学校校园里,四年级学生呼斯勒不无“炫耀”地带我们看了一圈,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资料室、特色教育活动室……一个设施完善、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学校跃然眼前。“在这里上学,啥先进的知识都能学得到”,呼斯勒话语里透着兴奋和满足。
据蒙古族学校校长金巴图介绍,目前蒙授在校学生有1093名,设置4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分21个班、初中部分5个班、高中部分9个班,学生净入学率达到了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 1%以下。随着蒙古族学校的建成投入使用,学生数量保持了稳中有增。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越的教学环境,还吸引了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周边盟市学生前来求学。
教育要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采取选聘选拔、业务培训、提高待遇等措施,打造了一支学历合格、知识渊博、训练有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如何保障民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学方略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就业而成为关键。
“早几年的上课就是教孩子能认字说话,还只是蒙语,现在是蒙汉英都能说,‘十八般武艺’全能练。”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阿拉塔的一番感慨,道出了中旗民族教育发展方略——在保证蒙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深化“三语”教学改革,加快了教育结构调整,走普通高中教育和民族特色职业教育并举的办学路。
金巴图介绍,目前学校还组建了马头琴学习班、四胡特长班、扬琴特长班、声乐班、搏克训练队以及田径体育、手工制作、美术、射箭、雕刻、舞蹈等11项特色班,为学生搭建了特色专业发展的平台。
2010年,蒙古族中学参加高考考生48人,本科上线共计22人,本科上线率达46%,其中体育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7人, “小三门”升学率居全市前列。
据了解,近几年,乌拉特中旗不断加大民族学校经费保障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进行全额补助,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书费、住宿费,2010年仅此一项就需33.61万元,全部由旗财政负担。
此外,对高中阶段学生实行了奖学金制度,按照每名学生生活补贴的10%作为奖学金的标准,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当地设立了旗人民教育基金会,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2010年,旗里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申请办理助学贷款,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几年来,旗人民教育基金会累计筹措各类助学资金近4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每一个困难家庭求学难的“心病”得以消除,每一位送孩子去蒙古族学校的家长真正感到了舒心。
保障学生在蒙古族学校里 “安居乐学”,是贯穿民族教育发展始终的首要任务。乌拉特中旗从基础建设开始,多措并举,周密落实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2010年9月3日,蒙古族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大蒙古族学生如期开学。搬入新校舍以来,旗里不断加大安全防范力度,针对个别安全防范不到位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实行安全预警、跟踪督查、情况通报、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消防等部门联手,组织开展防火、防震、防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急救知识。
按照2名公安民警、2名交警和1——2名保安的标准,旗里为蒙古族学校配备了公安民警、交警和保安,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购置了警用器械,安装了视频监控,施划了交通标志标线,组织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矛盾纠纷大排查。
为确保农村牧区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旗里从2010年开始,规划每年投入400余万元,让学生免费乘坐经营性客车,由政府为农村牧区学生上下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