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背后
肯定有很多人骂我
记者:“叶氏车改”很明显是一种减量化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对于官员群体肯定要产生不同意见,对此怎么解决?
叶青:反对的声音是:你以前是教授,有钱,可以自购私车。我们是公务员,挣钱少,买不起车。我跟他们说,现在15万的车也是不错的。15万的车我想大家都买得起。从我们单位来看,那些年轻公务员只要有需要,大都买得起十几万的车;那些副局级干部我想也不应该买不起车。
记者:有当面的反对意见吗?
叶青:当面的反对意见倒是不多,但感觉背后肯定有很多人骂我。
记者:您是怎么感觉到这些反对意见的?
叶青:有些人本来跟我关系蛮好的,现在比较疏远了。这部分人恰恰是那些用公车用得比较多的。
记者:“叶氏车改”在您身边得到了多大范围的响应?
叶青:响应的不多,大概“两个半”——有两个别的局的副局长,另外还有我们局的一个助理巡视员。这位助理巡视员也不住在局里,本来也应该给他配一部公车。但他跟我学,自购私车,每月要1000元补贴。但是他开车技术比较差,后来就不搞了。
总体来说,周围的人很难影响。大家主要是持一种“待遇论”和“安全论”。“待遇论”认为公车是一种待遇的象征;“安全论”则认为领导考虑问题多,开车不安全。我说开车就是一个熟练工种,出租车司机每天开十几个小时,也没说他们不安全。
★以民生为本,
还是以公务员为本
记者:在一些地区,有律师向政府质询公车的数字,似乎公车的数字公布起来很困难。您作为体制内的一个副局长,觉得为什么透明公车数字有难度?
叶青:政府部门不敢公布公车的数字,以我的经验看,很明显是因为目前普遍存在公车超标和超编现象。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公车淘汰得很快,换车的频率非常高。现在关键是要增加透明度,了解每个单位是不是真的需要增加车、需要换车。
记者:最近一些地方政府也进行了一些公车改革,比如广州,要给公车上装GPS,还考虑对公车私用收费,还有人建议要给公车上颜色,对这些办法您怎么看?
叶青:我觉得这不能叫改革,这只是一种公车限用,这样做可能比原来花的钱少一些,但肯定还是存在浪费。
记者:听说有关部门对您取消公车的建议每年都有回复,回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您对此满意吗?
叶青:这两年都有回复,内容大概就是,“意见我们已经收到,我们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没有什么很实质性的内容,比如“今年肯定实施”之类的,没有。对此我也比较无奈。
记者:目前看来公车改革困难重重,您觉得如何能够突破?
叶青:我认为公车改革应该放在行政改革的角度上考虑。考验政府是以民生为本,还是以公务员为本。如果以民众的需求为本,很明显老百姓希望公车改革,但公务员希望不要改,增加几个GPS,加强管理就好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
在国外,公车如何使用其实是一个非常弱智的问题,但在国内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国外的公务员中,八小时之外的公车是不可能让你动的,所有人都是开着私车到办公楼下,有事了再坐公车出去。其实,只要一个规定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
■文/本报记者 刘砥砺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关于部门预算公开
对部门预算公开,很多地区没有硬性的要求,这样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做,因为今年如果我公开了,我的基数就被人知道了,明年就不好要钱了。
另外,目前公开的也都是可以公开的预算,有些违规的预算是不会公开的。
★希望宣读预算报告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希望财政预算报告能够在大会上宣读,宣读了大家才能认真地去看,讨论时就能把一些问题挖出来,放在底下不宣读,很难进行讨论。
★政府采购中的腐败
分散采购可能是分散腐败,集中采购可能集中腐败,而且性质可能会更严重。
……采购人员技术不专业、操作不专业其实都是借口。……所以越是集中采购越应该加大监督。
★如何看待统计数据
比如说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是2万块钱,有的人觉得自己只挣了1.5万或者几千块钱,就觉得这个数不对。统计数据很多都是中间数。……有的人肯定会在平均数下面,所以就感觉自己被增高。我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否则心态会不平衡。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