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鹏)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国土局副局长谢俊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公布地价都包括什么成分,他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将预期收益放进地价中,成为推高地价的因素之一。
政府“注水”推高地价
地价是否推高房价的问题,一直在社会上有争论。2009年6月底,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首次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全国地价约占房价23%的结论。
谢俊奇曾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该院也是国土部下属的专业监测地价变化的机构之一。谢俊奇认为,地价是房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推手。
他说,全国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土地在招拍挂时,政府把一些不属于地价的因素放入竞拍底价中。“比如基础设施、道路的成本放入地价,这也在无形中推高了地价。”
公开成分可被社会监督
谢俊奇说,自己在分管地价监测工作时,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县政府要搬迁,将办公用楼地块出让,希望卖地的收益,能盖起新的办公楼,“他们请评估师测算地价,假如只能卖四亿,不够盖新楼的钱,就在公布底价时抬高。”
谢俊奇说,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很多政府把收益纳入地价,实际上这是抬高地价的重要因素。他建议,土地拍卖时,应该向社会公布地价的内涵是什么,包含什么成分,“比如这里包括征地费用、拆迁费用、补偿安置、区委因素、基准地价,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公开之后,就可以被社会监督。但是现在就公布一个总价。”
地价“瘦身”可降低20%
“地价就是应该反映土地本身的价值,我估计把其他内容去掉,地价降低20%肯定没有问题。”谢俊奇预测。
另外,面对各地都在建设的规划区,谢俊奇说,国家批准规划区本身没有错,但是到了地方政府就开始进行炒作,目的就是增加财政收入。为抬高地价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UN913)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