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委员回答记者提问 |
李德水委员在记者会现场 |
陈锡文委员回答记者提问 |
2011年3月6日上午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李德水、王金祥、王钦敏、杨凯生、王文彪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厉以宁简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陈锡文简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李德水简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王金祥简介: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
王钦敏简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党务副主席。
杨凯生简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王文彪简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
[张秋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现在开始。记者会的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是人民政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全国政协委员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成效显著。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委员将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今天我们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记者会的委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王金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党务副主席王钦敏;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杨凯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今天记者会大约一小时左右,现在请记者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 请问李德水委员,您认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同时,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突破。另外,“十一五”时期还有三个指标没有完成,您对此做何评价?谢谢。
[李德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最重大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主旋律。这个题目要说起来,我认为在当前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各国都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国会说,美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回到危机爆发前的那种发展方式上去。中国也是一样,在着力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全球普遍性的重大话题。
特别是当前,我们再也不能够以盲目扩张、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当前转变经济方式的紧迫性非常突出。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方面有很多有利的条件。
我们现在的经济基础、经济总量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财力、工业化的水平都跟以前不一样。所以,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当然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当今经济社会中有很多困难,我们在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比如收入分配问题,比如当前通胀预期比较高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等等,包括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应该说,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更突出地表现出来。
我们对待困难并不害怕,对于战胜困难,我们充满信心。
最近英国一篇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走过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通胀率,CPI达到24.1%,“九五”提出的是反通胀的任务。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2000多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那是多困难的局面。
当时我们的商业银行背负着沉重的不良资产的负担,资本充足率很低,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我们这场金融危机受的冲击那更是严重的,比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得多。
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1998年出口,从1997年的21%的增长率下降到0.5%,出现了那么多的困难,而我们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2009年的出口是负增长,想想这是多大的影响。但是我们挺过来了,我们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所以,2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一篇文章说,“中国熟练地处理和战胜了这些几乎让其他任何国家都会头疼的重大问题,谁还能怀疑中国解决当前困难的决心和驾驭经济挑战的能力呢?”外国人都做出这样客观的评价,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没有信心呢?
刚才讲到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大的,我想粗略的点点题,谈几个方面。
第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7%。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中国经济到了“十二五”就没劲了呢?不是。如果按照过去那么干,10%都是可能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个7%呢?我的理解,这就是体现了“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面来,要把发展和所得的成果更多的用到民生上来的这种坚定的决心。“7%”标志着“十二五”期间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过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不能再盲目地铺摊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层层加码的现象,要把“十二五”规划落到实处。不追求高速度不等于可以轻松一些、可以偷懒一些,绝不是这样。相反,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我们下更大的苦功夫,做更深入、更艰苦的工作才能够做到。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靠科技进步,要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三,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研究分析了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出口额、固定资本形成、最终消费、企业利润,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关系,各增长了多少倍。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情况,增长倍数最低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其次是最终消费,这反映了我们的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结构,也说明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比较多的以利润的形式流向了企业,以税收的形式流向了财政。居民收入本来增长不多,由于社保体制还不完善,居民消费有后顾之忧,所以又把很多钱存在银行,储蓄的增长倍数也是很高的。企业和政府就利用利润和税收以及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增加投资和发展生产,增加出口,这成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动力。这种形式和发展方式,也可以说是我们发展方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两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提高”、“两个同步”非常重要,我理解是“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之一。
这里面我建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个提法还要考虑到,重点应该向中低收入居民方向倾斜,叫“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不同收入的居民本身差距就很大,基数很悬殊,如果所有居民都按同一个比例增长,就必将使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更加恶化。所以在政策设计上要做好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做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队伍,按照国外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大做强中产阶级。这样我们社会从消费能力来说就会大大提高,扩大消费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是农村。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是进一步拉大的,去年有所缩小,整个十年是拉大的。中国农村户籍人口8亿多人,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低下,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增加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深化农村改革,努力转变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我们更多的看到大家提到的是工业、二产,其实一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相当繁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历史上每当紧要的关头,我们党都会把目光投向农村,农村成为中国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成为开启未来的一把钥匙。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去农村找到了革命的基础;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邓小平也在农村找到了发展的源泉;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要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同样需要到农村去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五,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们的三产比重太低,这也说明我们的潜力巨大,也是提高生产率、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
第六,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要达到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目前的水平,至少需要30年。也就是说,通过加快城镇化,我们就可以保持中国经济至少在30年左右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一定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大城市不能够无限的扩张了,城市病已经很多了。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乡镇,并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如果市场经济秩序不解决,我看危害极大。要规范市场行为,食品安全没有保障,还怎么消费呢?市场经济的灵魂是“诚信”二字,要提高违法和丧失职业道德的“犯罪”成本。市场经济绝不是无法无天的经济,绝不可以昧着良心、不择手段去牟取暴利,而首先是法律经济,必须在法律框架和商业道德的约束下,通过正当的手段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觉得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行为是保证扩大内需的重要条件。
第八,要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增强“忠职”意识。我们各级干部干工作到底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的升官,而是真正为人民办事。昨天总理深情地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一切都要为人民服务。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有了重要的保障。
第九,坚持改革开放为动力。扩大内需也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好,都要坚持改革开放,把一切阻碍我们前进的不合理的东西、一些体制上的毛病改掉,虚心学习国际上一切先进的经验。我相信“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大的进展,取得很好的成绩。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