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是持续不断努力工作的结果” ——访美国科学促进会首位华裔主席黄诗厚 新华网华盛顿3月6日电(记者任海军 王薇)在华裔很难占据科学机构高位的美国,她成为最大非营利综合性科学组织的掌门人;从小希望成为医生,最终却成为一名颇有建树的病毒学家;自行驾驶飞机对年轻人尚有难度,她却在花甲之年从容实现。她,就是美国科学促进会首位华裔主席黄诗厚。
在充满艰难险阻的科学殿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黄诗厚从不退缩,而是谨记父母的教诲——努力工作。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的一次采访中,黄诗厚向新华社记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黄诗厚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处于战乱中的中国,由于父亲是留美学生,她在年幼时即随家人来到美国,用她自己的话说,“目前的中文水平跟小孩子差不多”。大约7岁时,黄诗厚立志做个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但后来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求学时,她发现自己没法照顾好病人。
“事实上,有时看到病人后,我会感到不舒服,但我仍想做些能帮助病人的事儿,”黄诗厚说。
后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展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项目,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会照顾病人,而且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做研究。黄诗厚意识到机会来了。
黄诗厚说:“我决定研究病毒,并试图回答病毒为何有毒性、为何一些病毒比其他病毒毒性更大、是否有新方法可以阻止病毒感染或开发疫苗等问题。”
1966年,黄诗厚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便一直在病毒学领域不断探索。在做研究生时,她发现并定义了缺损干扰病毒,这种病毒能帮助植物、动物和人控制病毒性疾病。她的工作提出了缺损干扰病毒颗粒用于疾病预防的可能性。后来,她在麻省理工学院跟随戴维·巴尔的摩做博士后,从事水泡口腔炎病毒的研究,这一研究帮助巴尔的摩发现了逆转录病毒,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人于1968年喜结良缘。
事实上,黄诗厚当年的一些成果至今仍在广为应用。研究人员在今年1月1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他们利用黄诗厚当年的研究方法,开发出一类新疫苗。这让黄诗厚既惊又喜。
黄诗厚不但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在社会活动、科学普及等领域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华裔美国人而言,在科研机构占据高位非常困难,对华裔女性更是如此。
黄诗厚是如何克服族裔、性别方面障碍的呢?“我认为,情况往往是这样,如果你在自己的专业协会很活跃,而且自愿做些事并做得很好,你就会被关注,并脱颖而出。美国微生物学会——我本身是个微生物学家——将我选为主席,使我开始具有一定知名度。我的成功是持续不断努力工作的结果,而这也是我父母教育我要做的,”黄诗厚如是说。
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黄诗厚2010年2月出任美国科促会主席一职。这也是美国科促会成立160多年来,首次由华裔担任主席。由于黄诗厚的丈夫巴尔的摩也担任过科促会主席,两人也成为科促会历史上首对“夫妇主席”,一时传为佳话。
成立于1848年的美国科促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协会,目前有262个分支机构、1000多万会员。
“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努力工作。我有不少自己的爱好,今后会在这些爱好上多花些时间,”黄诗厚说。
黄诗厚的一些爱好非常具有挑战性。她小时候曾幻想,有一天能开飞机多好啊,这一梦想到花甲之年得以实现。在60多岁时,她开始学习驾驶飞机,最终获得了私人飞行驾照,近年来一周至少飞行一次。
黄诗厚谈起驾驶飞机的感受时说:“那种感觉棒极了!第一次开飞机、第一次操控机器将飞机拉起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科学领域有了新发现。”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