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异常 成本上升 囤积炒作
陈锡文:稳粮价面临三大考验
记者 白田田 施智梁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6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稳粮”面临着气候变化异常、生产成本上升和流通环节出现囤积炒作现象等三个最主要的问题。现在有些人囤积粮食不出手,制造粮价上涨的紧张气氛,因此一定要避免粮价被炒作。
陈锡文说,一是气候变化异常,这段时间小麦主产区的干旱已经给了很严厉的警告。二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不仅是化肥、农药、薄膜、柴油等物资成本,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如果市场没有合理的粮价,农民种粮不会有积极性。三是流通环节中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这两年大蒜中间商在产地修建了冷库,大蒜进了冷库,中间商等价格高了才出手,这种情况和过去很不一样。另外,国际上把一些农产品作为金融产品来炒作已经有相当长时间,而在中国最近几年也发展得比较快,但市场又不健全。
陈锡文告诉记者,对气候状况要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强有力的应对;一定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中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农民有种粮积极性,又不能让消费者承受不起;对流通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不正常现象,要加大了解,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北方小麦主产区的旱情,陈锡文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的旱情对中国粮食生产一定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太大,经过努力,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被克服甚至消除。
陈锡文说,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高度重视,国务院在春节前后连续两次召开常务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为这次抗旱,对八个受灾省拨付了129亿元,已经到位。经过20多天的抗旱之后,再加上这中间有三次雨水的降临,到政协会议召开之前的3月2日,这八个省的受旱面积已经减少到了2800万亩左右。也就是说,春节以后受旱面积的75%已经缓解了。
陈锡文说,目前全球粮价已经突破了2008年最高点,谷物交易市场的主要粮食品种,比如小麦、大米等几乎和去年同比翻了一番。国内的粮食生产和市场供给始终比较稳定,价格上涨也有限。到目前为止,今年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