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东北非爆发示威潮 > 2011中东北非示威潮消息

利比亚撤侨无名英雄志:外交官曾在战火中穿行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1年03月07日08:03

  自2月16日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以来,这个北非小国中三万多名同胞的安全,便成了无数国人心中的牵挂。

  2月22日,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民航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全面动员,有关地方政府、航运公司、在利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广泛参与,一场艰巨复杂、规模空前的海陆空大救援拉开序幕,一条条凝聚了无数艰辛与付出的生命之路在回国人员的脚下渐次铺开。

  从2月23日第一批中方人员成功撤离,到3月5日,外交部宣布我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35860人全部撤出,仅仅十一个日夜。而在这场速度惊人的撤离行动背后,是包括中国外交官、海空军战士、包机机组成员、轮船船员、中资企业员工、中转地志愿者等在内的无数“铁人”的无私付出。

  2月24日,载有4200名在利比亚中国公民的客轮抵达希腊,人们在轮渡上挥手致意。CFP供图

  外交官:枪声中,穿越动荡国度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中,我国驻利比亚、突尼斯、埃及、希腊、马耳他等国的使馆工作人员度过了十余个不眠之夜。

  驻利比亚大使王旺生带领着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在动荡的最前线。“让所有撤离人员安全离开利比亚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正是这样一句平淡却坚定的话,道出了每位外交官的心声。

  为了确保第一架包机顺利降落的黎波里机场,使馆政务参赞王旭宏提前一天前往机场,办理飞行许可,协调机场降落事宜。由于局势不稳,机场运作不正常,王旭宏在机场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没有睡觉,甚至没吃东西。最后,他是被大伙架着回到办公室的。

  与此同时,由外交部牵头、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搭乘首架包机在2月24日抵达了的黎波里。工作组组长、外交部领事司参赞费明星和其他3名外交官抵达的黎波里后,不顾旅途劳顿和时差影响,直接赶赴利比亚和突尼斯的边境口岸拉斯杰迪尔。费明星说,从的黎波里到边境只有400公里,但是有50多个军警哨卡,到处是坦克装甲车,还不时有人鸣枪示警,他们走走停停,整整花了8个多小时。到达口岸后,他们又立即投入了工作。从2月24日到28日拉斯杰迪尔撤离任务基本完成,他们最长一次休息也不过5个小时。

  同样,在突尼斯、埃及、希腊、马耳他等各个中转地,所有外交官都几乎24小时执勤,全力协助中国公民撤离。

  前方不眠不休,后方同样一刻没有停歇。在24小时运转的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办公室,云集了领事司内挑选的精兵强将。他们分为两班24小时值守,12小时轮换一次。他们每天接听无数求助电话,研究拟定撤离路线,反复进行“图上推演”,还要与国内外近百个部门、单位、企业和驻外使领馆保持着不间断沟通……

  领保中心的唐立处长,家中妻子怀孕已近7月,又生病住院,他仅仅抽出时间去医院探望过一次;中心副主任张洋刚赴埃及完成撤离中国公民工作任务,又投入到此次规模更大的撤离任务中;中心副主任李春林在得知要跟随外交部工作组前往利比亚后,在出发前仍坚守岗位,忘我工作50多个小时。

  在这里,参与值守的每一位同志几乎都几天几夜睡不了一个安稳觉,甚至连按时吃饭都变得十分“奢侈”。但无论多么艰苦,他们永远只有一句“这是我们的工作”。

  包机机长:往返未知空域,36小时没合眼

  在撤离利比亚中国公民的过程中,中国民航共派出包机92架,一刻不停地往返于利比亚、中转地与祖国之间。对这些航空公司而言,一架飞机运力的调整,将可能影响几十个后续航班的机组搭配、运力配置、运行保障等,但此时让同胞回家,是所有人最大的心愿。正因如此,尽管加班加点,所有参与撤离行动的机组人员都丝毫没有怨言。

  45岁的吉学勇是首架前往利比亚撤离中国同胞的专用包机的带队机长。身为国航飞行总队一大队大队长,他曾在奥运火炬传递的环球飞行中经历过重重考验,也是1个月前埃及紧急包机的首飞机长。

  2月23日凌晨2点,在接到命令、决定出发的第一时间,在办公室值班的吉学勇,就将一个个电话打到正在熟睡的队员们的家里,要求6时到岗,并只轻描淡写地说有任务,并不指明任务内容和飞行目的地。这样做,是怕队员们的家属惦念、不安。

  与过去数不清的飞行经历相比,利比亚之行的种种不确定因素让吉学勇格外悬心。“起飞时,的黎波里机场是否开放情况不明,甚至还没拿到进入马耳他、利比亚领空的正式许可。”但滞留同胞的生命安全,让包机无法继续等待。23日17时,航班毅然起飞,边飞行边等候前方机场信息和航线许可。

  18时20分左右,包机确认获准飞越马耳他、利比亚领空;随后与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取得联系,告知飞机可以搭载200多名旅客,按政府工作组要求优先组织妇女、儿童、老人、伤员搭乘首架包机;2月24日4时17分,包机降落雅典并获知的黎波里机场可以起降航班,这让一路忐忑不安的机组人员终于吃了定心丸。在雅典短暂停留后,包机于早晨8时07分降落在的黎波里机场,并于当天13时50分返航。

  2月25日凌晨2时15分,当包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所有人悬着地心第一次落了地,利比亚首批223名同胞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整个往返航程中至少有36小时,被称为“国航铁人”吉学勇一刻没有合眼。

  不止是吉学勇,每架参与撤离行动的包机机组人员都像在打一场仗。而且,他们是在用一颗如对待自己亲人般的心,全情投入,来打这场仗。

  2月26日晚,在马耳他机场的东航航班上,平日空中小姐口中的“欢迎登机”,变成了一句句温柔的“欢迎回家”。踏上飞机的同胞们眼眶湿了:回家了,什么也不用怕。

  东航首班包机乘务长李娴告诉记者,这次执行包机任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历经九死一生的同胞把精神压力释放出来。

  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包括李娴在内的空乘人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了照顾撤离同胞的情绪上,“听他们说话,跟他们聊天”。

  包机工作是艰苦的,但在机组人员们看来,当同胞们脸上的神情从惊魂未定,变成安心舒展时,一切都值了。

  志愿者:“你们先撤,我断后!”

  在动荡的利比亚,尽管撤离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念头,但危难关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时时处处凸显中华民族的大爱真情。

  2月23日深夜,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80后”翻译高晓林带领着第一批工友脱离险境,进入突尼斯境内。但为了照顾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过关的同事,当时已三天三夜没合眼、疲惫不堪、几近崩溃的她流着泪与记者握手道别,独自返回利比亚一侧。为了陪伴和帮助33名因办理相关手续护照不在手上而无法过境的员工,她又主动在利比亚留了两天,最终顺利带着公司最后一批人入境突尼斯。连续6天6夜高度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得以释放,刚过海关,这个坚强的姑娘便瘫软在地,失声痛哭。

  在撤离行动中,许多利比亚中资企业的员工,都成了帮助撤离的志愿者。

  利比亚局势重大变化以来,中石油集团在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将中方人员撤离至的黎波里,然后通过包机送出利比亚。集团下属长城钻探公司项目经理、共产党员李亚强让其他员工先撤离,自己主动留下协调包机事宜,并主动协助其他在利中资公司人员撤离。他和同事们建立了一个QQ群,依靠网络传递消息,相互支援,使馆也通过这个QQ群发布消息,指挥撤离。“在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李亚强的这句话让同胞们心中都涌动着一股暖意。

  在从利比亚到马耳他的客轮上,也有一批正在撤离的中国人,成了临时志愿者。中建八局第七项目部员工袁琢成就是其中一个。

  问到成为辅助使馆工作的志愿者的原因,袁琢成的回答很干脆:“他们是我的救命恩人!”

  2月24日,当急于撤离的袁琢成和其他100多人赶到班加西港时,马耳他使馆租用的客轮船长竟以满载为由拒绝上人。正当他们焦急沮丧之时,马耳他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刘美崑同船长反复交涉,从客轮最底层爬到最高层,用海事卫星向大使张克远汇报,来来回回不知多少趟。经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船长终于同意所有人上船,一个都没有落下。

  心怀感恩,在船上几天里,他常常跟在使馆工作人员身边,帮着出谋划策,在工作人员和撤离人员之间传递信息,或是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在船上贴中文路标、召集人员、疏散人群、喊话等等。

  在埃及、马耳他、希腊等各个撤离中转地,也都活跃着许多中国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之中,有当地华侨华人、中资企业员工,还有不少是留学生。他们并没有义务协助撤离,但他们在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下,却从不叫苦喊累。就如驻希腊大使馆接护小组志愿者队伍总协调汪鹏所说的,“当我看到中方人员面带微笑登上飞机时,就不觉得累了。”

  本版撰述 本报记者 董立林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