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今年主攻县级医院
马晓华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于今年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做出工作安排。
《通知》布置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要求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上实行综合改革。
由于这四个分开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相关文件也有不少,那么在2011年如何攻坚克难、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全国两会上采访了一些业界代表、委员。
今年重点在县级医院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表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县级医院。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大型三甲医院隶属于不同的部门,限制较多,而县级医院改革相对简单。
“从县级医院着手,一方面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公立医院目前最重要的是以药养医的问题,这几年政府投入太少。”张茅表示。
大型公立医院对待改革有点冷
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公立医院目前是营利性医院也是一个事实。在政府没有明确表示增加投入或明确补偿机制的情况下,呼应改革的声音在公立医院中有点冷清。
2009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总投入3900多亿元,占GDP的1.16%。其中中央财政的卫生投入1277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2.9%,政府卫生投入只占全社会卫生总费用的四分之一不到。2010年政府卫生总投入占GDP的1.4%,低于印度,而世界上中等发展国家的公共卫生投入一般是GDP的4%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难以推进有很多原因,多年来政府给公立医院的投入只占公立医院全年运转费用的7%,公立医院必须提供有偿医疗服务,维持医疗收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另外,由于人民群众自身仍需支付四分之三强的卫生费用,看病贵将无法得到根本改善。而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担心,如果医改措施不当,又回到过去吃“大锅饭”的体制,导致收入下降,因而对医改没有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徐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改革需要政策激励,要能吸引大家去做,现在的政策没有放开,价格控制、收入体系控制,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不能怪大医院的院长有惰性。
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张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除了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不是不进行,我觉得目前解决老百姓就医方便也是根本。”
针对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建议
在政府短时间内拿不出足够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中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公立医院改革?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顶着公立医院的帽子,做着营利性医院的事情,这就是目前公立医院最真实的形态。”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协同生殖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协良表示。
董协良建议,在认识了公立医院的目前状况下,国家也不必去承载那么大的负担,既然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市场的一个部分,那么就让它自己去生存。在这个生存过程中,公立、民营和各级医院,大家都在一个同等的水平线上。公立医院本来占据了一些有利的方面,比如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国家投资的那么好的设备,还有人员的资源。但现在人头越多,国家补贴越多,财政承载的负荷也就越重,那我们把这部分全交给社会,让它们去试着生存。
而作为大型三甲医院的院长,林野表示,政府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保证穷人和看不起病的能看病,要明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基本医疗服务的内涵和责任。在兼顾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应让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继续扩大开展特需医疗服务,以保障公立医院的正常基本运转。
从各种意见来看,能够触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性操作措施显然还未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