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 > 2011年全国两会最新消息

随迁子女读书难题如何解决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1年03月10日02:09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薛冰 孙婷婷 朱小勇 黄艳 张玉琴 通讯员 陈燕丽

  如何让随迁子女享受同等义务教育的问题一直受到委员代表的关注,有委员呼吁各地撤销外来工子女入学“门槛”,但也有人认为,当前面临着流入地适龄儿童人数太多、资金不够的问题,如果不设“门槛”不现实。

  昨日,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其中不少人都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应该由中央进行财政统筹,让教育经费“跟人走”,这样,流入地就不会受困资金问题,保证随迁儿童有书可读。

  建议1:国家统一发放“教育券”

  昨日,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建议,多数人赞成“教育经费跟人走”,这样才能确保随迁小孩有书可读。

  “可以发放教育券”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孔令人认为,外来人员的子女,应该享受公费义务教育待遇。问题就是一些地方这一人群分布太密集了,只能逐步解决了。”

  孔令人还提出,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也不够。国家对中西部公共配套方面的支持很大,但是广东的都要自筹,所以只能一步步来。

  孔令人认为,中央财政返还方面,只要是为了国家大政策配套的设施,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都应该一视同仁,一律均分。孔令人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国家统筹的,然而,虽然人员流动到了广东,这部分经费并没有随之而来。因此,他建议,义务教育的经费要跟着人头走,可以“教育券”的方式发放,“人来了广东,中央财政就要把这部分义务教育的经费拨给广东,别的我们自己出。”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谢建社也认为,教育券实际上就是“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一卡通”,而且是全国通用的。教育券的这笔资金由国家统一拨款,放在地方财政。为了保障专款专用,这笔款项并非打进私人口袋,而是当外来人员流动的时候,凭借相关证明向流出地政府申请,再由流出地政府统一转移到流入地政府。 “就像现在买房的公积金一样,钱不能个人拿走,而要凭银行函件、批准等转移用作购房资金。”

  “教育经费中央统筹”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态:我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义务教育经费跟着人头走。另外,政府要增加投入,才有办法容纳这部分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李丽丽说,义务教育经费应该实行中央统筹,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按人头统筹,将资金下拨到全国每一所学校。比如说,湖南、安徽的一些人员在深圳打工,子女在深圳读书,经费就拨到深圳,在东莞读书就拨到东莞。她表示,政府可以对每一个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发一张带有编码的卡,让他们凭卡自主选择学校,接收的学校再凭卡向国家申请资金补助,中央再根据各地所接收的外来工子女上学的数量,来划拨相关的财政投入款项。

  李丽丽建议,如果目前国家全面统筹有困难,可先挑一些省份来进行试点工作,然后再考虑全面铺开。

  “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

  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李伟成认为,“光是由流入地的广东省或穗、深、莞等地来解决恐怕财力有限。他提出,解决外来人员子女教育可否走‘全国一盘棋’的路线?由中央拨款支持呢?”他说,以往,中央对于贫困地区就有拨款,中央拨款之后有的是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的,在教育这部分,中央可否转移支付到外来工大量流入的省市呢?

  以外来工教育为例,如果能通过“转移支付”转到广州,那么外来工小孩入读就有保障。例如省外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如果来广州,可以用中央转移支付到各省的款项来解决。如果是省内的外来工人员,则可以用省转移到市的款项来解决。具体操作也十分简单:外来工可以先向学校交款,凭发票到税务部门去报销。现在税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很快,操作不难。如此一来,就可以既保障学生有书读,又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保障专款专用。

  建议2:中央返税当教育资金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复杂,但也绝对不是一个死结。不过有两个基本想法要搞清楚。一方面,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感情问题”,大的从国家层面讲,随迁子女流入地有义务为国家承担教育这些小孩的责任,“就像一个小孩生下来,就得让他有饭吃,让他活一样。‘如果当成是自己的小孩,一切问题都好解决了。’另一方面,这件事光靠政府投资也是不现实的,要多管齐下。”

  顾也力表示,采取教育券的方式也是一个建议,如果可以的话,让钱随着人走,但是目前看来,可操作性不强。“比如你是江西的,我把你的钱转出来,怎么转?财政的拨款是按照户籍人口拨的,但是外来工的户籍没有到广东来,而且很多外来工是来打几年工就回去的,两边扯皮扯不清的啊。”

  顾也力认为,“政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加大专门性的投入,比如多建一所学校,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说钱不够,你少挖几条路,少搞点标志性建筑,什么钱都有了。对于外来人员,首先心理上要感谢他们,他们的子女将来就是这个城市的‘二代’,是将来的希望,但是如果我们教育不好,也可能对城市有负面影响。再有,政府要在政策上扶持。”

  顾也力还表示,在国家扶持方面,目前比较可行的是直接让国家给钱。他说,像广东这样外来工集聚的地方,外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所以,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应该在税收转移支付上起点作用,“比如广东必须上交100个亿,鉴于这种你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少收你1个亿,收99个。或者,这个钱就用在外来人员身上,不用交上来了。这样操作起来更现实一些。”

  建议3: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农民工子女在外来人员子女中占了很大一个比例。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在两会期间也提交了《关于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她在建议中说,有不少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并不单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能让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是对农民工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胡小燕介绍,为使农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2008年国务院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2009年又拨出专款奖励各地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城市公办学校教学资源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高等问题。其次是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义务教育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只能靠向农民工收费维持运转;学校师资力量普遍很弱,一些老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她建议,应该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要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对于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民工集聚地区,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一批公办学校。同时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

  专家观点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按人头给学校经费

  目前很多学校对外来人员子女的读书机会给予了限制,我认为解决的关键是:流入地政府要公开外来工子女的家庭信息,在某个区域内定期出个公示,分配给公办学校就近接收。这样一来可分流学位,以将生源分摊给各区域来达到各学校平衡,而不是只让部分学校接收。此外,国家应有相应的财政投入,比如按人头给予这些接收外来工子弟的学校一定的教育经费,经费随人头走,去到哪个学校就补贴给哪个学校。

  王则楚(广东省政府参事):撤入学“门槛”不容易

  公办学校接收外来人员子女的数量毕竟有限。最近很多人士提出撤销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门槛”,这个愿景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中央没有承担起九年义务教育责任之前,地方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很难承担得起,即使不设门槛,但要进行排队。

  公校有多少资源,要先清出来,安排随迁儿童入读,学位不足的,再由民校补充。至于民校的收费几何,由民校根据市场决定。

  柴纯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直接给学生发补助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女实行的政策有两个“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但事实上,公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觉得读书的选择权应该在学生手里,政府提倡就行了,不应该限制学生读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国家应该在公办学校不足以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问题的现实基础上,鼓励多办民办学校,或者是慈善机构等参与办学,国家投资让有条件办学的机构共同承担责任,或者直接给学生一定的教育补助,由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校就读,国家不要干涉。

  信力建(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公校就应保证人民享受教育

  首先要明晰的就是公办学校承担的国民教育功能,是保障所有国民平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待遇,它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和受众的最大化。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不需要很高,条件一般就可以。穷人或者普通国民都是由国家花钱送去受教育,而私立教育刚好相反,有钱人是自己花钱去受教育。因此,我认为公办学校应该回归到它的原来职能,做国人的保障性教育,老百姓纳税就是要国家去帮助老百姓,而不是设置门槛。

  卿光亚(民办教育专家、光亚学校校长):公校不是资源不足是不作为

  我认为,只要是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适龄儿童就可以到本地任何一家学校读书,哪怕只有几名学生,国家也必须提供条件维护他们读书的权利,如果本地不接收外来工子女,他们就会成为留守儿童,这对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所谓的公校资源不足,我觉得不是实话,最大的实话是公校不愿意接收,现在公校的办学条件好得很,他们是不作为不愿意罢了。

(责任编辑:UN017)

微博推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观察:“顶层设计”不只为顶层设计

两会观察

[提要]更重要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如何转化为基层动力。[详细]

两会素描:请委员回去后心无旁骛抓落实

[提要]]贾庆林:各位委员!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心无旁骛抓落实,同心协力开新局。[详细]

两会调查:新兴相亲方式仅1成人认可

两会调查

[提要]调当前新兴的电视、网络征婚及闪婚、隐婚等方式,公众认可度还不高;选对象时,人们首看人品,其次看职业…[详细]

数字之道:中国式节能减排大考

[提要]高投资和高增长的经济模式透支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节能减排谈何容易。[详细]

两会独家:我的五年之范美忠

金晶

[提要]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因“5-12”地震时先于学生跑出教室而经历了一场道德大审判,得名“范跑跑”…[详细]

五年金句:农妇、山泉、有点田

[提要]原本是一句广告词,后被改变并被理解成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从此广为流传起来。[详细]

每日简报:代表委员瞻仰毛主席遗容

每日简报

[提要]赵富栋表示,两会该安排代表委员瞻仰毛主席遗容。[详细]

微博关注【更多

手机两会 手机两会

手机两会

[提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会期10天,全国人大会议5日开幕;今年个税改革将开启中国未来五年收入分配改革大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