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农批的“小老板”兄弟俩。 |
9岁“小老板”:
“赚钱就行,读书没用……”
不少劳务工子女暑期“全职”接管父母经营摊档
专家担忧:过早“社会化”对孩子成长不利
本报见习记者张型锋 实习生曹丹摄影报道 暑假开始半月了,来深劳务工子女过得怎么样?昨天,记者调查发现,不少10岁左右的来深劳务工子女放假后变身“档主”,全职做起了“小老板”。有孩子对记者说:“赚钱就行了,读书没用。”对此,有专家表示,少年儿童长时间涉足摊档经营,过早“社会化”,无法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容易造成价值观失衡,对身心发展不利。
“剥蒜皮”的小明 没朋友
昨天上午9时,在福田农批市场蔬菜区,记者看到不满10岁的“档主”小明正忙着清理蒜皮。被小明搓掉的蒜皮堆积在小明的凳子旁,把他的鞋子都埋没了。
“现在的大蒜贵,把残破的蒜皮去掉,大蒜的看相就会好很多。”小明父亲对记者说:“娃娃挺辛苦的,每天6点多起床,帮我看半边摊子。”记者了解到,小明今年9岁,在梅林一小学读3年级。放假后,一直在菜市场当“小老板”,几乎不和同学往来。
“生意不忙的时候我就在档子后面清理蔬菜,台面上的活都可以交给儿子。”小明父亲对记者说,“孩子一天10多个小时泡在菜档上,一个暑假帮我不少忙。”
谈到小明与同学的关系,小明父亲也很担心,“他不喜欢和同学交往,即使学期里的周末,他也愿意到我这里来。有时候让他去找同学他也不找。”
“撕书皮”的小林 想赚钱
昨天上午10点多,在福田百花六路一家废品收购站的摊档里,9岁的小林正忙着给电源线剥皮,双手沾满污垢。小林对记者说,电源线里的红铜可以卖到1斤25块,不剥皮只能卖到1斤12块,差一倍还多。小林的父亲对记者说:“孩子在银湖读小学四年级,每年暑假都在这里干活。”除了给电源线剥皮,小林还负责“撕书”。据小林讲,一些书籍的封面和内页纸张不一样,封面纸便宜,内页纸贵。不把封面撕下来,“好纸只能当孬纸卖。”
“孩子学习不好,放假又没人辅导,他的成绩一直是我的心病。”然而,小林并不体会父亲的苦心,对学习他看得很淡。“赚钱就行了,读书没用。”对小林的观点,记者感到非常意外。
记者看到,当有清洁工前来卖废品的时候,查验、称重、算账、付钱,小林一个人应付自如。“收这个要小心,经常有人夹了用水浸过的纸皮来卖,我一掂就能掂出来。”小林对记者说。当记者问到累不累时,小林回答:“天这么热,每天都脱一层皮。”
“会算账”的小强 不亏本
昨天晚上9点多,记者在罗湖区宝安南路、松园北街交界处看到了经营烧烤摊的刘先生一家。“我每天晚上都带着孩子出来,别看他只有8岁,算起账来比我还快。”刘先生对记者说,“我们每天从晚上9点多经营到次日凌晨4点多,差不多8个小时。”
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刘先生一家经营烧烤摊已有两年多,起先白天晚上都经营,被查抄过七八次,后来“转入地下,昼伏夜出”。刘先生经营的烧烤摊档有6张桌子,20多个座位,不时有客人光顾,刘先生的儿子小强跑前跑后,一会给顾客传菜,一会给顾客结账,俨然一个“小档主”。记者坐下后点了两只烤生蚝,一只烤茄子,刘先生的儿子马上算出了记者要付的款额。记者问小强能不能便宜些,小强说:“已经最优惠了,再便宜我们就亏了。”
专家观点
当“小老板”对孩子成长不利
针对少年暑假“全职”经营摊档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陈云松。陈所长表示,孩子适当参与社会劳动可以体验生活,既能保证人身安全,又能丰富阅历。但是,长时间涉足摊档,过早“社会化”,也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经营活动中,父母会用成人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来约束小孩,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过早告别童年生活,失去孩子应该具有的天真、好奇、活泼的天性。有的孩子会在生意过程中,把钱看得很重,这就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失衡。其次,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长时间干成人的活,往往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发育阻滞。在面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如果引导不当,甚至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仇恨社会的种子。再次,经营环境的流动和不稳定性,会使孩子感觉处于城市边缘,使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缺失,无法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对身心发展不利。
陈所长认为,只有让孩子接受与年龄相对应的社会化教育才是健康有效的,这就需要父母提高认识,积极协助孩子建立稳定的同龄伙伴关系,让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而不是成为廉价的社会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