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试新进员工,有很多外语成绩很好,但一点不会干活。他们还反驳我说:‘就算老师来也一样不会做。’听到这话,我没法怪他们,只能对眼下的职业教育打个大大的问号。”日前,十一次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被称为“专家型工人”的李斌直言,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严重问题:英语课、计算机课的占比太高,职业技能课却成了“走过场”。
身为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上海液压泵厂数控工段工段长的李斌,自己就是技校毕业生:“我1980年参加工作,当了三年学徒后,读两年技校,又花6年时间拿到大专和本科自学文凭。在最初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和老师起了关键作用。但现在的职业教育和以前不同了。”
是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李斌很纳闷:“大家还是想走三校生高考途径得到学历。于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和学生都把大量时间花在计算机和外语上,很多学生专业课很差,70多分算好的了。这种课程设置不是以实践案例教学为导向的。回想我当初跟师傅学习,一个礼拜上课,一个礼拜去工厂,操作课真刀真枪,老师是工厂里的师傅;现在理论课和实践课隔了一个学期,只不过是走过场。”
“因为不重视案例教学,现在的毕业生没法‘拿来就用’,需要在厂里耐心培养两三年。”在李斌看来,眼下的“用工荒”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技术工人荒”,“产业升级为技术工人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有什么必要盲目追求高学历?”
李斌认为,要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必须进一步提高技术人才的地位,为首席技师、工程师打开职称、学历上晋升的渠道。他说:“现在有些工厂里高学历的技术工人占比40%。这些技师、工程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复合型人才,应该给予同等学历待遇。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说明,只要能在机制上突破一下,做技术工人也能被视为有前途的职业。”(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