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发生9.0级强震 > 日本地震消息

专家称应对海啸“三板斧”:预警防范普及知识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03月13日15:59
海啸的威力
海啸的威力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玮宁报道:日本东北部地区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浪高10米的海啸。海啸缘何发生?破坏力如何?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盛安研究员,对此次海啸作出解读。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

  我国近海并非海啸多发区

  羊城晚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鲁钇山、张演钦、许琛、程行欢报道:“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浪很高,有8到10米。它什么时候能到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够到福建,什么时候能够到广东,这个我们能够预测。而且能预测到我们这个地方的浪有多大,有多高。但是地震本身现在还没有办法预测”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近海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这里并非海啸多发区。

  “我们的海啸预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加强”,王曙光说,本次日本海啸前很长时间,我国的海啸预警工作就已经开始在做,而且为此专门增加了一个机构———减灾预报司,是海洋局下属的。

  “日本处于地震带,是个多震的地方”,王曙光表示,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不大,在应对海啸方面,我们已经有一套应急机制。

  王曙光说,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近海海域不是地震和海啸多发地区。但我国现在也正在密切监测和观察海平面的上升情况。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都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王曙光认为,这些情况都值得我们关注,在城市建设等相关方面进行参考。

  浅源地震引发海啸

  记者:此次发生的海啸,因何引起?

  王盛安:大多数海啸是由浅源大地震引起的,所以海啸源地一般沿板块俯冲带分布。引发此次海啸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322度,东经142.369度,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从板块构造来看,日本正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这种地质剧烈变动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

  记者:海啸是怎么发生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王盛安:海啸是由于突然的海底变形或水体扰动所产生的一列波长和周期极长的海洋重力波。海啸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地质运动,甚至是海底核爆炸和小行星溅落大洋都有可能引发海啸。产生灾害性海啸的地震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地震发生地水深较深且海底地形隆起与凹陷反差强烈;地震强度大于6.5级且断层以垂向滑动为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公里。逆冲型地震的成因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下部下降,地层以垂向运动为主,是引发地震海啸的必要条件。本次日本8.8级地震就是一次低倾角逆冲型事件。

  1米以上的海啸也会有破坏性

  记者:通常,海浪达几米的海啸具有破坏力?几米破坏力最大?历史上最高纪录是多少?

  王盛安:海啸波在深海中波高并不大,但是在传播到近岸的时候,由于地形变浅、收窄所引起的波能集聚,波高将进一步增大。因此海啸造成的危害性与近岸的地形分布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1米以上的海啸就有可能产生破坏性,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对近岸的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性就越大。1960年的智利海啸和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都曾记录到将近30米的海啸波高。

  海啸可以预警很难预报

  记者:海啸可否预报?

  王盛安:引发海啸的通常都是突发性事件,像地震、海底滑坡,这类事件很难预报。但是根据海啸的传输特点,我们可以对海啸进行预警。根据在靠近震源的海啸浮标或者其它观测设施,如压力式波潮仪等,可以及时观测到海啸波。根据多个观测点观测到的海啸波强度和分布特点,再结合数值预报,可以对遥远的近岸的海啸波到达时间和强度做出预报,从而发出预警,方便民众的撤离和建筑设施的保护。

  记者:海啸如何监测?

  王盛安:监测海啸的方法之一是在深海的海底布设压力记录仪,并通过浮标发送数据,就是通常所说的海啸浮标,目前我国在南海布设了两个海啸监测浮标;还可以在岛屿或近岸海域布设压力记录仪,监测水位的变化,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开展近岸海啸波观测研究,2007年研制成功“近岸海浪、风暴潮及海啸灾害的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目前该监测系统已在西沙永兴岛、海南三亚湾、广东台山附近海域推广应用,这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在台山监测到12.5cm左右的海啸波。

  专家提三个建议

  记者:海啸通常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以如何避免和减少伤亡?

  王盛安: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再加上速度很快,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对生命和建筑物等造成严重危害。

  要避免和减少伤亡,一个是要建立海啸预警系统,二是要做好近岸的规划和防范措施,三是要加强海啸知识的普及。

  海啸波对海岸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破坏力巨大,对沿海的建设和规划,都要做好相关的评估。保护好沿岸的环境,沿岸的红树林、浅滩、绿化带等对海啸波具有衰减作用。海啸波的传播具有一定规律,海啸知识的宣传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大众如果看到海面突然的上升和下降或者异常的生物现象,都有可能是海啸波的到来,一定要马上撤离到内陆高处进行躲避。

  刘玮宁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