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升级版新于洪——驶向繁荣“黄金海岸”!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15日02:20
  春雷远鸣,大地惊蛰。正值中共沈阳市于洪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于洪区委书记戴贺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区九届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于洪区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并不断丰富、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各项事业成绩斐然。居民生活质量位居全省郊区前三名,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集团……这五年,是于洪区华丽转身的五年,是积累繁荣新城市丰富经验的五年,是在不断的求索中奋进的五年。这五年,于洪大地上原有的浓郁的农业色彩已悄然淡去,一个国家级工业基地应运而生,一座靓丽沈阳的新城区正脱颖而出。

  这五年,应该永载于洪区的发展史!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五年,于洪将交付出一张更为美丽、辉煌的新画卷。

  “于洪动车”

  挟风携电呼啸来

  3月7日,于洪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国印,向记者出示了一张“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表”:总投资60亿元的沈阳国际汽车城项目近日即可开工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于洪区首家五星级酒店沈阳华锐白金酒店项目,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预计于5月1日对外营业;总投资43亿元的依云首府地产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2011年的春天,于洪区正收获着“十一五”的秋季果实。仅今年3月,于洪区新建和续建开复工项目就可达5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过去的五年,于洪区在经济轨道上,以工业化为先驱的时代列车,进入了动车时代。

  先让数字说话:五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4.9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2.7亿元,年均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25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8%。特别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12405元和19936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4%和20.4%,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比位列全省郊区第三名。

  建工业化新于洪是过去五年贯穿于洪区经济工作全程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五年来,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主体地位牢固确立,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等五大主导产业日益提升,东北家具、于洪五金两大园区率先进入全市百亿园区行列,中国沈阳国际特种机床装备城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特种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77家,实现产值887.8亿元,是2005年的8.8倍,年均增长54.6%,其中7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沈阳大工业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突出。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25家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相继建成,103家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于洪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不竭动力。

  在盘点于洪五年经济实力激增经验时,一个最不可忽略名词,凸现在我们的眼前项目。

  视项目为经济生命,全区上下合力抓项目。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奔波在全国各地、足迹踏遍世界发达地区普通招商人员,以及每一个工作在于洪的党员干部,项目是他们的梦牵魂绕;引进大项目,是他们最大的骄傲。“五大战役”、“五个一”、“百团大战”、“领导包扶项目”……这一连串,围绕项目的重大活动,让于洪的招商舞台,如此的绚丽多姿。

  东北第一的重化工设备生产企业,率先研制全国最大冲压机的公司,年产20万根汽车车桥的央企,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全区首家五星级酒店,国际连锁超市巨头,中国家居流通业第一品牌……产业项目,一个比一个“朝阳”!

  中国沈阳国际特种机床装备城,将建设成为以数控机床产供销一体化为主导,集工业、研发、会展、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新城;永安国际物流港,将成为覆盖沈阳经济区、东北地区最大、连接国内各地、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港;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省内领先,具有强大带动领航作用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重大项目,一个比一个“重”,一个比一个“大”!

  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区3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560个,累计完成投资818.3亿元,占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2%,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4个,累计完成投资738.3亿元,占总量的81.4%。

  “于洪动车”中,有一节“车厢”最为引人注目现代农业。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扶持下,五年来,于洪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万亩,高力、开隆等12个农业科技园区和146个富民经济小区相继建成,环际精品、德丰蔬菜、小韩蔬菜工厂已经成为辽沈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深受百姓青睐的农产品名牌,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成为全市设施面积最大、技术手段最先进、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域城市化

  蒲河廊道建设“最给力”

  在2010年6月8日的一次会议上,于洪区委书记戴贺臣的讲话,中心议题集中在城市化工作上。加快城市化是“任务”,更是“使命”。于洪已经站在了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实现于洪跨越发展,加快全域城市化,是关键中的关键,更是对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

  全域城市化,是于洪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对区九届党代会提出的“创城市化示范区”目标,审时度势的充实、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沈阳要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作为沈阜城际连接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洪区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遇。敏锐地抓牢这一机遇,于洪区人锁定了全域城市化这一世纪目标。

  全域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全面铺开实现城市化。一定要有龙头、有抓手。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总体部署之后的第一时间,于洪区又一次捕捉到了机遇。于是,于洪的城市化进程,正式进入了“蒲河时代”。

  “以蒲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全域城市化发展”的发展战略迅速确立,接着对蒲河于洪段全线整治做出了概念性规划,提出了“九龙归蒲、大御绿洲”的总体理念,确定了打造生态蒲河、休闲蒲河、人文蒲河、产业蒲河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沈阳城市“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蒲河”为中轴,规划了“一带、三区、六点、九桥”的总体发展布局。依托区域水系和主干交通路网,围绕未来总体空间摆布,形成以生态水系为核心、以城市绿楔为骨架、以环路绿带为支撑的绿水相伴、水景相依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丁香湖新城与永安新城,应水而生,拔地而起,将演绎成于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双塔;平罗湾新市镇、马三家新市镇、蒲河温泉新市镇、光辉新市镇、九龙河新市镇规划和建设,将为于洪插上双翼,助推于洪全域城市化进程。

  被誉“蒲河明珠”的丁香湖,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和水景公园。丁香湖新城以丁香湖亲水生态优势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端商住地产、星级酒店餐饮、高端休闲娱乐等产业,建设区域性商业中心、文化会展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高尚生活居住区,形成沈城西北部城市副中心。“一带、两城、五市镇”的城市发展布局,为全面拉开城市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坚实的规划保障。同时确定了“一城、五园”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格局和“一带、一港、五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蒲河廊道建设,为加速优势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工程

  百姓满意的“最高值”

  繁荣于洪,更要和谐于洪。

  “这些年,于洪区的民生工程,百姓最满意。地区发展了,百姓也跟着享福,没想到老了还赶上好日子。”3月12日晚,于洪和谐广场上扭着大秧歌的老汉王景东,一脸幸福的微笑对记者说。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民生工程的最高值。这是于洪区党政主要领导的共识。

  政府投入是民生工程的必要保障。2006年以来,于洪区财政三年累计投入1880万元,为农村贫困户建修房1731户,在全区范围内消灭了茅草屋、土坯房;2007年,于洪区慈善会成立,扶贫解困、赈灾救急、体恤孤寡、捐资助学……用爱心缔造着人间美好与祥和;2008年,于洪区以303.5的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的检查验收;2010年,丁香湖新城回迁房完成主体工程,一座高标准新型农民社区将成为于洪农民的新家园。

  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4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936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2.5倍。农村贫困人口救助标准,由原来的年人均800元提高到年人均2300元,并且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教育强区,新改扩建170中学、中海希望小学等10所学校,56中学进入市级标准化普通高中行列;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搬迁扩建了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6所新改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7%,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封顶线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4倍和14倍;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区文化馆、图书馆分别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和谐广场、区文化大厦投入使用,基层文体设施实现村屯社区全覆盖,“文化三送大篷车”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于洪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就业局势保持平稳。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9万人次,开发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实名制就业4.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7%的低水平上。

  党的建设

  凝聚人心的“核心工程”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总关情。”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迎宾路街道沈新路社区书记程继鸿用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全区党员干部的心声。

  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于洪区党的建设工作的中心。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村级党组织和部分党政机关共234个单位的7616名党员,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整改促进工作,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群众得实惠、快上出成果”的目标要求。

  五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和“2010我承诺”、“党员奉献在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增收难”等实际问题。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向困难家庭捐助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

  五年来,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四条战线组织工作有声、有色、有果。农村的三级联创、党群共富、设岗定责、“我是村里好党员”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效明显。于洪区先后获得2004-2006年度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荣誉称号、辽宁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2010年5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共组织开展辅导讲座1340次,外出学习159次,讨论交流1710次,参加党员达1.5万名。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完成5654项公开承诺事项,走访困难群众4941人次,建立便民服务网点326个,结成帮扶对子2982对,解决实际困难2145件,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9188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662件,捐款591504元。

  五年,于洪变美了,于洪变富了,每一个生活在于洪的百姓都切身感受着五年中的这种变化。

  下一个五年,于洪将变得更加美好。

  撰稿 特约记者 赵辉、王阳、贾宏峰

  本报记者 杜争华

  图片 于洪区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