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不敢投资,只敢炒房;不敢创业,只敢把钱放到银行吃利息。事实上,真实产品的消费与实体经济的投资是共进退的关系,真实产品的消费低,实体经济的投资同样也低,反之亦然。因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在于人们要有信心,对整个中国经济向好发展要有信心。
昨天上午,央行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这份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14.2%的人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消费意愿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居民消费意愿虽然只是一种预期,但这种预期仍然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尴尬处境:一直在说要拉动内需,但真正有质量的内需增长尚未有实质性起色。原因在哪里,请看具体数据:在消费上,44.2%的人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的人偏好“储蓄存款”,14.2%的人倾向于“更多消费”;而在投资上,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高达25.1%,虽然比上年末减少1个百分点,但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投资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21.9%,“股票投资”13.5%。投资与储蓄本身有重叠,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要花一笔钱,其实很难分得清投资还是储蓄,买房就既可以是投资又是消费,买股票、基金、债券同样也是。但不管这笔钱是用来投资还是储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选择的无外乎两种方式 房市和虚拟经济,只有很少的钱被投到实体经济,也只有很少的钱被人们拿去消费真实产品。
中国宏观经济的弊病由此一览无遗:市场经济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调查中的这些城镇居民,他们对通胀的控制仍然缺乏信心,对未来收入也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不愿意消费 真实产品消费,同时,他们也恐惧投资 实体经济的投资,他们一方面抱怨房价带来的物价上涨,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方设法要钻进去。泡沫经济的漩涡不分国界,因为这样的局面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就看到过。
那么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到底是什么?凭什么中国还有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答案很简单,政府的投资与外贸。居民不敢投资,只敢炒房;不敢创业,只敢把钱放到银行吃利息。但是,以政府投资和大型国企扩张为代表的力量反而是最敢消费、最敢投资也最敢扩张。中国政府每年30%多的投资率,而大型国企和央企动辄签单数万亿。政府和国企为什么这么牛?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虽然较高,但在世界范围内也属正常,主要还是凭借土地财政,并以此为杠杆撬动银行信贷。中国居民储蓄率高得吓人,但居民们基本都不用,而地方政府却负债几万亿。国企和大型央企则通过两个方法,其一是垄断收入,其二是凭借土地等不动产撬动银行信贷获得大量资金。至于外贸,这部分主要是民营经济作的贡献,他们利用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将中国产品送到国外,换回大量外汇。当外汇进来,中国国内钱多了以后自然出现土地等资源的增值,而此时,政府和国企凭借拥有的土地以及掌控银行信贷的双重优势,将早期通过外贸发家的资本集团的资金钉在房地产市场上。这个过程中,三方都获得了好处,政府获得了土地财政,国企同样收获不少,而通过外贸发家的资本集团也获得了增值。
唯一没有获得好处的就是如调查报告中所说的大部分居民。他们仍然不敢消费,不敢轻易投资创业。这种局面下,怎么指望他们变成拉动内需的力量?要真正改变这种局面目前只能指望政府,其中调控房市仍然是重中之重,因为房市是导致上面所有问题的关键点,要化解这些问题,同样要从这个关键点开始。事实上,真实产品的消费与实体经济的投资是共进退的关系,真实产品的消费低,实体经济的投资同样也低,反之亦然。因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在于人们要有信心,对整个中国经济向好发展要有信心。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