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在华盛顿大学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声称“开放的互联网可促进长期的和平、进步和繁荣”,并大放厥词说,如果互联网受到封锁和审查,便“只会断送和平与进步的机遇,扼杀创新和创业精神”。美国如此鼓吹“互联网自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半月谈》2011年第5期)
美国:在乎的是“自由”背后的利益 事实上,希拉里所宣称的“互联网自由”,不过是美国利益扩张的一个缩影,是美国操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试图控制他国的一个政治阴谋。
美国历来是一个赤裸裸地奉行双重标准、言行自相矛盾的国家。在美国国内,安全部门可以以反恐为由窃听民众的电话、查看互联网通信。与此同时,美国却对他国采取的管理措施说三道四,这只能说明互联网历来就是美国打压他国的工具。希拉里曾断言谁阻止互联网自由谁就是“反民主”。但是1992年当中国首次申请接入国际互联网时,却被美国拒绝,其目的无非是使中国信息孤立。
如今互联网开始在各国普及,美国又开始宣称所谓的“自由”,以干涉别国内政,追求自身利益。美国此举依靠的是其在互联网领域由来已久的优势地位。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由美国牢牢掌控,目前全球互联网13台根服务器中,美国控制着唯一的主根服务器和9台辅根服务器。而且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的管理。美国还控制着网络连接需要的卫星和海底电缆。网络信息流的节点基本上都由美国控制。其他国家和联合国都曾要求打破美国对互联网的垄断,分享互联网的管理权,但是均遭美国拒绝。
美国一直在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稳定霸权、追求自身利益。美国是黑客的大本营,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美国还建立和发展了新的军种网军。
2009年夏天,伊朗发生总统选举骚乱,选举失利的伊朗反对派阵营及其支持者利用“推特”等网络工具发布大量信息。美国国务院要求“推特”运营商推迟系统升级计划,以帮助反对派制造舆论声势。当年5月,某网络公司按照美国政府的授意,切断了古巴等五国的MSN(一种即时通讯服务工具)端口。
2009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创建网络战司令部。次年5月,盖茨宣布,网络战司令部正式启动。今年2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强调,网络战作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开始超越反恐战争成为新焦点。
此外,互联网作为美国宣传其价值观的方式令人关注。在刚发布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美国明确强调了争夺公共空间与网络空间主导权和优势的战略方向与重点。2月14日,“美国之音”表示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停止中文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这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投入,以“脸谱”“推特”等信息工具服务于美国的价值观传播。美国互联网攻势的加强,意味着未来的公共舆论空间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安全:各国关注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如今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网络由此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个主权空间。在由主权国家构成国际体系中,信息安全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也成为各国关注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为此,除了美国之外,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也开始组建专门的队伍加大网络管制以保障本国互联网安全。今年1月,英国国防参谋长表示,有意模仿美国成立一个英国版本的网络战指挥中心。在2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网络攻击成为会议热点。会议主席伊申格尔接受采访时说,伊朗核设施去年遭到计算机蠕虫病毒攻击的例子表明,现代技术可能被利用并形成破坏力量,而且攻击目标不仅限于商业公司,还会针对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服务于人类的各种需求,而非美国式“自由”。更何况美国已经偷换概念,把所谓“自由”当成了要求他国敞开安全大门的理由。对于希拉里葫芦里卖的这剂“毒”药,世界各国不会买,更不会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戴维来)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UN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