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继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之后,浙江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民众关注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在去年8月召开了珊溪水库水源污染整治专题询问会。记者近日从温州市有关部门获悉,前两年引起温州市民极大关注的珊溪水库的水质正在逐步改善。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方式,正在走进全国各地,开始介入公共利益。
专题询问:温州“硬化”人大监督路径
□本报记者 田 雄 发自浙江温州
珊溪水库是包括温州市区在内的9个县市区约500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被称作温州人的“大水缸”。然而,2010年5月29日的一项检测表明,该水库的16个入库口中有13个出现蓝藻异常增殖现象,污染严重。
为保护温州人的“大水缸”,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引入专题询问监督方式,于去年8月召开了珊溪水库水源污染整治专题询问会。
之后,温州市政府和文成、泰顺等地政府加大了对珊溪水库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黄坦镇划分了养殖业禁养区和限养区,并开始了养殖场的拆除关停工作。目前已与175家规模养殖户签订了关停拆除协议,计栏舍面积2.9万多平方米。针对鲢鱼、鳙鱼等能净化库区水质的鱼类被非法大量捕捞的状况,渔政、海事部门全面打击、取缔无证船舶和地笼网捕鱼。
记者近日从温州市有关部门获悉,珊溪水库的水质正在得到逐步改善。
代表官员犀利过招
3月9日,记者走进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谈及去年的那次专题询问活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林坚强用“市民参与热情高,效果非常好,我们始料不及”来形容。
2010年8月27日上午9点,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二楼多功能厅,上百人分成两边,相向而坐。
一边是温州市政府部门的核心人员: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副市长章方璋带队,各职能部门、有关市、县政府负责人参加。另一边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及15名温州市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从2009年夏天开始,他们多次到珊溪水库库区和16个有监控的坑口明察暗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来自温州某中学的人大代表廖秀枢首先向环保局发问:“2009年9月22日至10月3日,我们查了库区里面6个入库口,当时第一次发现水库里面有蓝藻。我想问问市政府的领导,政府对蓝藻暴发的状况是如何判断的?昨天(8月26日)我们拿到了市政府关于珊溪水库的整改初步方案。但我注意到整改方案和省政府办公厅2010年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湖泊、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大同小异,提法相同,只改了几个字。省里的《意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现在具体的水库治理怎么可以照搬呢?”
对此,温州市环保局以“治理蓝藻三项预案”回答,然而,现场代表并不买账,给出的评语是:大同小异,不敢恭维。
廖秀枢要求环保局能抛开“书面方案”,实实在在就珊溪水库作为水源地的特殊性、个案性给出具体部署方案。在廖的几次追问碰撞下,温州市环保局当场给出了详细而务实的五项措施。
“为什么水库周边禁养区、限养区没有划分?黄坦镇污染这么严重却没有划入,理由是什么?有人说水库周围养了15373头猪,农业局有一个数字,统计局有一个数字,谁也说不清楚总量,怎么去进行总量控制?造成蓝藻暴发,养殖业是第一大问题。养殖场排出来的水,我经过检测拿到了16个地方的数据,全部是劣五类,这样的东西,能吃吗?”廖的第二套“组合问”直指温州市农业局,该局负责人一连串回答后,代表们仍然表示不知所以然,该负责人显然有些“招架不住”。
人大代表张大光问:“珊溪水库水资源的治理和库周群众生活生产安排需要大量的资金,请问市政府已经采取或者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蛟虎以产业引导、鼓励外出务工、实施生态补偿、进行异地搬迁等四项举措进行了回答。在温州市财政局的数据补充说明中,“要加强预算内安排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力度,提高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的额度,在去年安排的350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明年要适当给予增加”这段话被张大光代表抓住了把柄:关于库区环境整治生态补偿资金3500万,今年变到哪里去了?张大光直言,希望有关部门能“简单回答”,别打太极拳。
人大代表钱成良要求温州市财政局对提高水价筹措资金的手段进一步解释,他给出这样一句话:“你用剥夺老百姓的生活出路来保护‘水缸’,现在这样的筹措资金手段能够筹多少?要多少年?这个一点数都没有。”关于政府将历史污染源整治“压”给泰顺、文成县,钱成良一再追问财政局是否有具体拨款,“我们将心比心,有钱不一定能办成事,但是没钱是绝对办不了事的。”
激烈的唇枪舌战进行了近3个小时。会场上,面对面,话接话,有问有答,有讨论,有分析,有建言,民主气氛活跃、热烈。
“这不是讲话,是发言和表态。”这是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在专题询问后的“开场白”。在他看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这种形式实施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是一种创新,是对政府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支持方式,他坦言“收获很大”。
网络直播史无前例
“场内激烈,场外热烈。许多温州市民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观看了专题询问全过程。”温州“代表在线”总编导胡经堒这样告诉记者。
如此有“内容”的专题询问会,取得了不少网民的好评。
一名网民评论说:“直面的询问,比那些冠冕堂皇的文件精神要务实得多!支持这样的询问形式。”
“温州大美人”评论说:“人大代表公开质询市府,而且还是在线直播,对市府领导的压力是很大的,相信这种质询方式对市府的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网民“水印”留言,支持温州新闻网的在线直播,支持市人大对市府的专题询问,并希望以后能看到人大对市府的问责。“其实民众关键要的是一个态度。在敢于面对事实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处置与安排,我觉得人民是会满意的。我们完全有信心看到,这次质询过程,会对温州乃至各县市区的环保官员起到极大的督促作用。”
网友“路边社”通过视频观看了反映珊溪水库现状的幻灯片后在网上留言:“今天早上看人大常委会直播,看到执法检查组向会议做的这个毫无保留毫无遮掩的汇报,并且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真是太震撼了。试问,这几个地方的环保局对得起500万温州人民吗?”
曾经生活在珊溪水库边上的“快乐小猪”有着亲身感受:“十几年前从飞云江珊溪到文成这一带的水是非常清澈的,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还去打江水回家吃的,夏天还在里面游泳,可是现在呢?只要脚踩到江水里肯定要痒。原因很简单,现在污染重了。”
“鬼见愁”的留言剑指地方部门不作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环保机构的不作为是导致珊溪水库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希望人大在本次询问后,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但“山城赤子”认为:“现阶段不是谴责谁的时候,文成有污染,温州也一样,温瑞塘河的情况也很糟糕,不是说文成人素质差的问题,是现实没能让他们好好保护母亲河,请有关部门还是先解决环保设施问题,让污染源有个合理的去处。”
记者了解到,这次专题询问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后,点击率高达12万多次,通过温州网论坛及其他网络方式参与的讨论和留言逾500条。
“我们压力非常大,为了这次直播,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温州新闻网负责直播的一名编辑说,“在直播前,我们就开始酝酿如何做好视频和文字同步直播,我们还专门在网上制作了专题询问专页,增加了论坛,让网民积极参与讨论。”
这名编辑还告诉记者,领导事先还担心有没有网民关注,我们提前就在主页上发了通告,号召温州市民关注我们的“大水缸”,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专题询问活动结束后,我们发现很多温州市民都在关注这场询问会。窗口点击率非常高,在线讨论非常激烈。”对此,这名编辑分析说,“这个结果一是因为饮水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市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市民对我们这种方式倍感新鲜,这种图文网络直播,在温州史无前例。”
专题询问仍有探索空间
2010年3月9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委员针对民众普遍关心的“钱袋子”问题开展了首次专题询问。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相继围绕粮食安全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分别在8月和12月组织了两次专题询问。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林坚强认为,温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沿,去年8月的这次专题询问最大的亮点是将活动全过程置于公众和社会监督之下,特别是温州新闻网和温州人大网能够让网民在线观看和点评,有效、及时地反馈了老百姓的真实想法,这对人大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专题询问的这一问一答,形象地将宪法所限定的‘政府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这样一种法律关系具体化了。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的对象比较单一,内容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通过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要求其负责人必须当面给予答复,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和互动效果好等特点。与其他一些刚性监督手段相比,其程序更加简便,方式更加灵活,它在扩大代表的知情权的同时,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是提高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形式。”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笑华深有感触地说。
2011年1月11日,温州市十一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召开财经预算专题询问会,这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自2010年8月27日以温州市珊溪水库饮用水安全问题而首开专题询问以来,第二次重大专题询问会议。温州市人大代表对政府“钱袋子”的实质监督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尽管温州专题询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有待完善和继续探索的地方。在林坚强看来,专题询问的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它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和解释说明,也不同于质询,要将其作为法律层面的要求在大胆行使权力时又要理性对待。其次要加强问后跟踪监督,询问不止于问,要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同时,还要围绕提高老百姓的品质生活、为提升温州人的幸福指数的民生热点话题进行重点研究,开展专题询问。
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指出,监督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开展监督工作既要比较稳,又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包括监督的形式、途径、方式,都可以多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进,这是人民的期待、代表的愿望,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呼唤。
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获悉,一年来,浙江、贵州、重庆、安徽、四川、福建、河南、上海、湖北等省市的十几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专题询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