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员马晓霖:卡扎菲“持久战”号召实为宣传战
多国联合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已进入第二天,并有可能发动新一轮的规模攻势,从当前的态势看,卡扎非政府能够坚持多久,战局会否像卡扎非20日公开宣称的那样,进入持久战状态,对此,国际问题专家、央视特约评论员马晓霖认为,卡扎菲号召全民打持久战更像是一种口号而不是真实意图,他的当务之急是抓住机会寻求出路,而不能同强大的多国部队对抗到底。
马晓霖指出,从20日前两轮的攻势看,多国联军使用武器的先进程度,战场投放的数量,战争达到的烈度已经不是利比亚1981年和1986年两次空袭所承受的那种感觉。
马晓霖认为,空袭利比亚选择在3月20号,并且首发“战斧”巡航导弹,不知是一种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或者是多国联军的刻意选择,实际上对卡扎菲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你正面临着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因为伊拉克战争就8年前3月20号凌晨打响的,头一波轰炸使用的也是“战斧”式导弹,而当时投入的这种导弹数量只是这次的1/3,足见这次来者不善。
马晓霖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应该清楚如果继续打下去,地面现在控制80%国土和城市的优势可能丧尽,他的政权也可都难以确保,而且他自己的人身安全也难有善终。他作为国家元首,面对大规模空袭表达一种尊严或者政治姿态这是正常的,但是,他更需要的是采取积极姿态来寻求出路。其实,利比亚在安理会1973号决议出台就已宣布停火并欢迎国际观察员监督停火,20日晚法国再次轰炸后,利比亚军方再次宣布全线停火。这些姿态表明,卡扎菲对积极回应1973号决议是有准备的。
在谈到如何看待联军为了制止战争而大规模轰炸并造成新的平民伤亡时,马晓霖认为,大规模的目的是“以炸止战”,意在推动停火,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实施轰炸必须慎而又慎,地面的监督停火机制需要落实,而不能完全靠轰炸促停火。马晓霖指出,20日的第一波轰炸已造成恶劣后果,利比亚官方宣布50名平民死亡,150人受伤,客观上成为以维护人道主义名义而进行的一场屠杀。目前,多国部队更多的军舰、战机正在往利比亚方向赶来,新一轮的攻击正在准备中。而且,现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法之间对于轰炸的效果还不完全一样。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义麦克•马龙认为比较满意,22个选择的目标有20个被摧毁,在利比亚的直升机、战斗机都没有起飞,空中禁飞区其实已经建立;但是法国认为,预定摧毁的目标只有50%完成,剩下的一半还要继续摧毁,这预示着在未来的几天中,西方参战国家,包括个别阿拉伯国家的军队,都可以找到任何理由对利比亚进行大规模攻击。从地面战场看,利比亚政府军已经从班加西后撤,处于退守状态,相反,反对派武装既没有公开宣布停火,反而在联军空中掩护之下,采取进攻态势,因此,地面停火监督机制显得非常重要,究竟谁违反停火令,谁在继续造成伤亡,这种责任如果没有一个机制来监督和追究,不断的轰炸只能造成更多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