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和平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28日01:56
核心提示

  今天,和平区第12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将为和平区新发展新跨越指明航向。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和平区为“十一五”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主要经济指标为“十五”末期的2.5倍左右。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亦是和平区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起步之年,和平区将怎样一如既往地保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的势头?其要义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建设新和平,实现新跨越。

  环境为主线

  三年大变样

  过去的五年,和平区的发展可谓名副其实地实现了优质快速发展。来自和平区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和平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60.02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4倍;税收收入为55.8亿元。从速度上看,专家评价说“和平区五年再造了两个半自我”。从质量上看,和平区的财政预算收入近93%来自属地税收,预算收入结构全市最佳。

  作为老城区的和平是如何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是什么样的软硬环境为和平区注入了强大的内驱力?

  在第12次党代会召开前,和平区委书记汪涛接受记者采访说,良好的环境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反哺提升环境。多年来,和平区的做法是坚持环境和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指标而放慢对环境的建设,否则一是环境账越欠越多,二是影响招商引资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影响百姓生活质量。全运会前,和平区在保持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要把环境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上抓。

  几年来,和平区始终牢固地坚持党建工作,这同样是提升内部环境的基础。内练党员基本功,提高党员的执政能力,提高广大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树和平党员新形象。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一条和平区特有的党建示范之路,先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和平区“四比四促四先行”主题实践活动荣获省委党建创新一等奖,这也是辽宁省惟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区。

  软环境无形却很给力。和平区始终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择址新建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建成了“一体化”的市民服务中心。树立“企业受益就是最大心愿,百姓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工作标准,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环境提升、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努力打造东北地区发展环境最优区。

  发展环境最优,何以体现?五年来,和平区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626个,竣工项目557个,可以说具有影响力的牵动项目的集聚为和平区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势能。过去的五年,平均每年和平区就有百余个大项目开工建设。3月24日,和平区20个新建大项目扎堆开工,掀起“十二五”起步建设高潮。业内专家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投资者欣然前往投资,应该归功于和平人招商高起点高水平高站位的服务意识。投资商有这样的评价:这几年与和平人打交道,我们更欣赏和平人的眼力,站位高远的规划,值得我们把钱投在这里。这种积淀和眼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位投资商说:现在投资,我们更看中的是周围的商邻,一是避免同质恶性竞争,二是就近是否具有产业链的衔接等等。这一点如果让一个投资商来考察,时间成本可就太长了,而来和平投资,我们非常托底儿。

  太原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讲述:当初红塔集团要搬迁时,很多区域都想拽走这个纳税大户,最终红塔集团还是难以割舍和平情结。经和平区积极协调,红塔集团仍然留在了和平区。

  同样,硬环境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年来,和平区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3.9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完成了北二马路等304条街巷道路修整工程,建成了17块街头绿地、18条林荫大道,五年累计新增绿地400余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2%。三好桥成为浑河岸上新标志。节能减排等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个大手笔的亲民投入让居民享受到了优美的环境,老城区焕发勃勃生机,和平区率先获得省级生态城区殊荣。

  今年更是和平区硬件环境改善提升的重要起步年。区长程晓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运会前,和平区的环境还要发生“改天换地”大变样。和平区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动摇,就能破解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

  提升和平区的环境从老城区破题,就要从太原街等入手,要跳出太原街看太原街,跳出和平看和平。大太原街升级改造后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由“让我来”到“我一定要来”。仅就“大太原街”的高端定位,就让人们感受到了和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未来发展理念的站位思考。

  今年和平区要为大太原街地区扫清发展路障。目前已经启动中山路、太原北街等6条马路的地下拓展空间中的两条,并将起用沈阳站地下人防工程,将和平段地铁盾通与商业发展同步,实现人车分流。除了地下,地面之上已规划出多处空中廊桥。

  金廊沿线,辽展地下商城、华润万象城等年底投入使用后将解决3000余辆车的停车问题。彻底解决金廊沿线和平段交通瓶颈。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做好服务员和企划员,为企业积极献言建策,使企业少走弯路。当初,金廊、太原街上很多商企并没有将地铁空间融入本企业发展规划。为此,和平区积极为企业谋划,帮助企业制订实现地铁与商业的联姻的最佳方案。

  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南八马路改造、浑河湾地区路网改造等工程,整修彩塔街、总站路等18条街路。高标准做好全域绿化建设规划,通过3-5年时间,全面提升主要街路及长白岛等重点地区生态绿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实现国家生态城区创建水准。

  经济为主轴

  抢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

  2010年,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6倍;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6倍。五年来,和平区秉承勇当先锋的意识,始终坚持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和加快发展为导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和平人勇当先锋的意识落实在工作中可称为“三求三实”,即在解放思想上求新唯实,在工作聚焦上求精抓实,在踏实苦干中求真务实。这也就决定了和平区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与多年来坚持的“拓展空间,优化发展”,站位高远的发展理念和持之以恒的不断实践分不开的。空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和平区人始终有紧迫感,紧绷空间小的这根弦,不断优化空间结构,逐步实现空间效益的最大化。从最初的“五区、三街、两点、一带”到“一岛、四区、一街”再到“六大聚集区”,直至蝶变成今日的“一轴、一带、三大板块、五大特色发展空间”,每一步转身都力透纸背地镌刻着和平人不停地优化空间的脚印。区划调整后,和平区十分珍视尚未开发的满融地区,对其进行了高标准高水准的空间和产业规划。目前,满融经济区的空间规划已经进入到控详阶段,和平区规划在该区域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高科技都市工业集聚区。

  今年,和平区还要围绕“一轴、一带、三板块”的发展框架,进一步聚合生产力配置,重点打造大太原街、北市西塔、金廊、长白岛、满融五大特色发展空间。尤其是和平生态岛城长白岛,今年还要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实现由聚集人气向聚集财富的转变,成为“人居、科技、商贸、生态、休闲、旅游”的生态岛城。还将高水平规划建设南京街城市商务商贸中轴,使之成为全市第二条产业神经中枢和财富走廊,推动浑河景观文化发展带建设,使其打造成为融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特色产业于一体的沿河产业带。

  几年来,和平区坚持三产立区、优三强区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重视税收质量和主体税种的增收,切实加大重点税种的征管力度,从主体税种的增幅差距中找税源,大力挖掘增收潜力。

  今年1-2月份,和平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4179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就达11.3904亿元,同比增长32.1%,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99.8%。从前两个月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来看,进

  一步凸显和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带来的税收结构的高质量。同时,和平区还从重大竣工投产项目里找增长点,税源项目已经显现成果。

  站位高远,以大体量项目为载体,抢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是近几年和平区调整产业结构后新的发力点。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和平区调整产业结构瞄向现代服务业,2010年全区三产比重已达60%。定位“三产富区”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后,和平区更是瞄准适合本区特色的高端三产,从老城区有限的空间资源出发,注重引进航母级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重大项目发挥集聚效应的势能远超多个小项目的叠加累积。已部分投入使用的世茂五里河、华润万象城和在建的新世界会展中心都将成为金廊沿线的新地标,亦是沈阳服务业态的领航者。建成后的华润万象城将彰显沈阳高端百货业态的风姿,这里将汇集目前国际最流行的180多户一二线品牌。此外可用于比赛的溜冰场、国际最前位的影院等新兴产业都已进驻金廊黄金点位华润万象城。华润更是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全球招商,为那些有影响力的商企匹配足够的发展空间,单是泰国中央百货集团就在华润万象城内辟2.3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而以新世界国际会展中心为高端展业的航标将引领东北三省高端展业与国际接轨。未来,和平区将引进更多的国际高端服务业态。

  项目对一个区域发展至关重要,项目是承载经济体。面对纷至沓来的高端项目,如何取舍和布局?区委书记汪涛说:一个区域要心态平和、踏踏实实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好大喜功、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在发展高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上,必须耐得住寂寞,不争一时的见效快慢,而要看未来的发展后劲,并打破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不断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模式。

  和平区经济发展主线坚持走错位、高端、特色的三产之路。“即便是国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要投资和平,但不符合产业整体发展思路,我们也不会盲目引进。和平区的产业实行错位发展,高端的第三产业也要符合区域业态,要精细化选商,不能同质竞争。”和平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和平区招商四局负责人向记者讲述:在西塔项目招商中,一家韩资企业原计划在延边街建一个大型的综合超市,被我们婉拒,西塔的发展要符合和平区业态整体发展布局。

  这几年和平区经济能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还有这样一个秘籍:实行首次招商与二次招商并举的招商战略。和平区在引进项目上破除“挖进篮子就是菜”的短距思想,如一旦发现所引项目的子项目没有着落,和平区积极开展二次招商,坚持对好项目扶持到底,直至使项目走上正轨高效运转。

  对新建楼宇实行首次招商和二次招商,对那些闲置多年的烂尾楼,和平区同样用心良苦地盘活,创造了“和平模式”。五年来,和平区解开一个个沉寂多年的烂尾楼“死结”,让30个闲置楼宇起死回生,黄金大厦、北约客商业广场、中山大厦、盛京万豪公寓……多年“零贡献”的楼宇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和平区本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税源经济的经济发展思路,区内总部企业已达220余家,纳税亿元以上楼宇达11座,纳税千万元以上楼宇达91座。培育特色楼宇30座,盘活闲置楼宇30座。

  2011年,和平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大步向前。现代商贸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金融、科研信息、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产业发展规模将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60%提高到70%以上,对东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努力抢占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

  民生为主流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和平人的幸福指数。过去的五年,是和平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3.8亿元,这一数字已超2010年和平区全年的财政预算收入。五年间,和平区先后实施了52项民生工程。诸多工程全省领跑,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延伸拓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严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率先在全市建成了和平新居、安民小区等保障性住房,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劳有其岗、住有宜居、困有多助、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所医”一系列的率先惠民利民举措,为全省民生工程示范作出了突出贡献,更让和平区的居民更早一步享受到了幸福,提高了生活品质。

  近几年,和平区大手笔地对区内公园绿地进行规划提升改造,使老城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越来越好。时下,恰逢春和日丽,“蛰伏”了一冬的孩子们在中山公园儿童乐园、鲁迅儿童公园露着红扑扑的小脸蛋打滑梯、荡秋千……截至“十一五”末期,和平区拥有沈水湾公园、砂山休闲体育广场、领事馆绿地健身广场、中山公园健身园、市体育公园五大健身广场,以及和平南大街市民休闲广场、方型广场等休闲场所。

  且看2011年和平区民生数字:

  NO.1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确保年内实名制就业1.7万人。

  NO.2 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基金300万元。

  NO.3 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安置房建设,建成2877套农民安置房。

  NO.4 继续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长白岛老年服务中心竣工投入运营。

  NO.5 继续开展“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设5个精品社区康复服务中心。

  NO.6 争创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区。

  NO.7 新建2个阳光之家、1个阳光工场,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托养照料人员提供免费午餐,争创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

  NO.8 现有14个危房片区改造,3年内基本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今年完成5个以上危房片区改造。

  NO.9 继续加大弃管小区综合改造力度,投入5000万元整治老旧弃管小区38个、122万平方米。投入500万元深入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化管理。

  NO.10 启动和推进和平一校、南京一校、134中学长白岛分校和马总小学建设,做好满融地区中小学校规划。

  NO.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投入420万元对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设备进行更新。

  NO.12 积极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公共文体设施,投入375万元建设5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5个社区图书分馆。

  NO.13 推进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全年开展区级大型文化活动8项以上。

  NO.14 继续加强社区建设,结合社区用房建设,新增13个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NO.15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在3-5个街道开展国家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面对幼教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和平区提出年内扩大普惠幼儿园比例,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家庭学龄前儿童发放入园补贴,逐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十二五”起步之年,和平区更加坚定地迈出了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更加繁荣和平的坚定步伐,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和平区将以无限饱满的激情,更加高远的站位和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繁荣和平,缔造和平新辉煌。

  本报记者 杜一鸣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