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让新的祭祀方式成为“传统”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29日02:05
  陈尧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更高达100多亿元。清明节即将到来,因清明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3月28日《重庆晚报》)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上坟扫墓,缅怀逝者,祭祀先人,寄托哀思。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祭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越来越高。

  诚然,慎终追远是一件严肃而又庄重的事情。传统祭祀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厚重的现实土壤,必将长期存在。但是,祭祀方式在某种层面上并非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需要政府部门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疏导,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自觉地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沈阳日前开展的文明祭祀活动就很到位,既明确了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又提出了哪些行为是文明的,让市民寄托哀思不至于“无的放矢”。例如:把亲人的骨灰撒向大海海葬,在骨灰盒埋葬的地方种一棵青松树葬,或在网上给已故的亲人建一个纪念馆网葬,还有捧一束花,在墓地前默哀追悼亡灵。近来还听说,有的在先人的墓前放一段他生前喜欢听的乐曲,以示怀念。

  这些纪念形式,既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又体现文明社会的礼仪,十分可取,值得效仿。这样做不仅是传统祭祀的现代发展和文化衍生,而且给清明节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在传承传统中渗透了礼仪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髓。具体而言,文明祭祀丰富了祭祀的内涵,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祭祀方式,并且克服了传统祭祀的许多局限,显得更加方便快捷、绿色环保、文明安全、高雅时尚。特别是对那些身处异地“返乡难”,以及因各种原因无法实地扫墓的人来说,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祭祀等祭祀方式,更呈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事实上,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以何种方式祭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寄托哀思,能用心去感受和触摸祭祀的真实意义。逝者已矣,清明之祭,是为哀思,更为重生。如果我们能基于清明祭祀和文明祭祀,提升个人素质,洗涤心灵尘埃,思考生命、生活、生者的意义,品味乃至继承逝者的优良品质,然后向他人、社会和未来“敞开”,那善莫大焉。

  但愿今年的清明节多吹文明祭祀的新风,更愿文明祭祀能成为清明节的“时尚”,然后慢慢演变成一种文化“传统”。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