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发改委通知162种药品降价 老病号觉得实惠(图)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
2011年03月29日02:10
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的药品昨起价格下调。实习生 高杨 摄

  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部分使用范围广泛的抗生素和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从昨日起下调,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达21%。昨日,记者走访了石市部分药店、医院,发现大部分药品已按新规定的限价执行,药品降价使市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但记者也发现,仍有部分药品难以摆脱“一降价就消失”的怪圈。

  发布

  162种药品

  昨日起大降价

  3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这些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3月25日,河北省物价局结合我省药品销售实际情况也下发了“降低药品最高限价”的通知。国家、省级发改、物价部门连发“降价令”,无非是想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药品价格降下来。

  据了解,此次降价的药品涉及抗生素类和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循环系统类,包括百姓常用的阿莫西林、阿奇霉素、青霉素V、罗红霉素等药品。降价后,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及其他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相关药品的价格不得超过这次公布的价格。

  现场

  药店医院:药品价格按规定下调

  昨日记者在老百姓大药房石家庄总店看到,一些药品已经更换了新的价签,主要是常见的抗生素和常用的治疗慢性病的药。“我们这次调价提前了,发改委要求28日降价,我们25日就降了。”药店的一位经理说,根据比照目录,此次涉及他们的有90多种药,都已经调过价了,降幅接近30%。她指着柜台里的几类药一一说明,比如控制血压的博苏,原价19.5元,现价18.4元;还有两种规格的厄贝沙坦胶囊,一种从39元降到了37.4元,一种从26元降到了21.4元。

  在乐仁堂和新兴大药房、冶金大药房,新一批药品降价也都已实施到位,乐仁堂一位工作人员说,跟前几次药品降价相比,这次降价的药多集中在抗生素和需长期服用的心脑血管药品中,平时都比较常见,老百姓应该能够感觉到实惠。

  石家庄各大医院也均于昨日下调了规定中的药品价格。河北医大医院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来,发改委经常有药物降价的相关文件,每次收到通知,医院都会按要求及时调整价格。从27日晚上医院都已做好调整价格的措施,并在零时启动了新价格。

  进价高于售价 部分药品“赔本销售”

  在降价的同时,部分药品的“购销倒挂”再次出现,即降价后的售价低于药店进货价,药店就只能赔本销售。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这次调价的90多个品种中,有12种在赔钱卖,比如氧氟沙星滴眼液,他们的进价是6.9元,平时卖8元,这次一下子调到了3.2元,卖一瓶赔3.7元;还有哈药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进价7.8元,平时卖8元,利润只有0.2元,可这次调价后只能卖5.2元,不仅0.2元的利润没有了,还得倒赔2.6元。

  一家医院的药品采购负责人也表示,此次调价后的一些药品价格的确低于了医院药品进货价,目前肯定接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的规定先降下来,医院也正就价格问题与药品供应商进行沟通与协商。

  反应

  市民:“老病号”负担轻了

  在昨日记者的采访中,已有一些市民尝到了药价下降的“甜头”,尤其是一些身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感受最为明显。

  在一家药店,一位前来购买降血压药的老大爷听到他要买的药降价了,非常高兴,老大爷现场算了一笔账,他常吃的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厄贝沙坦胶囊以前卖27元/盒,一盒能吃7天,算下来一天的花费是约3.85元;这次降价后变成了21.4元,算下来一天花3.05元,两者一对比,一年就能省下292元。而且这次降价的不仅这一种,还有两种他经常吃的药也降价了,看来药品降价的确给老年人带来了实惠。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对降价感觉不明显。“孩子感冒了来买点药,我也不留意平时这些药卖多少钱,现在降了多少钱,反正生病了需要买药,只要有效果就行。”一位女士说。而在医院做检查的李女士也表示,医院的药降不降价她没感觉,就感觉每次看病挺贵的,除了药费,还有各种检查费、治疗费什么的,哪样也不少呀。

  市民担心药品“降价死”

  无论是药店还是医院,都不可能长期忍受“购销倒挂”,即“赔本的买卖”,部分药品面临“降价死”,即一降价即从市场消失。这也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事。

  一家医院的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降价后,确实存在部分药品进价高于售价的问题,医院目前正跟供应商洽谈,如果能把进价降下来,医院自然会继续销售,患者能切实得到实惠。但如果谈不拢,就只能撤架。“因为涉及供货环节,谁也不能赔钱。所以谈不拢的结果就是"A药撤了,B药补上。"”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药店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家药店的采购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几种药品赔钱卖,他们还可以承担,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品品种特别多,可以用其他药品的利润来补这几种药品的亏空,但是他们上游的商业公司或者供货商就不一定愿意承担了,所以每次降价后,整个药品流通环节就需要一场艰难的谈判,药店、各级供货商都会向自己的上游要政策,上游降价自己才能不赔钱,如果上游的价格降不下来,那只好放弃这种药,换一种疗效相似又不赔钱的药,反正类似疗效的药品多得是。因此,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药品降价后一段时间,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这位药店的采购经理坦言,国家多次下调药品价格,的确有一些药品由于上述原因消失了。

  市民建言严防药品“换马甲”

  “药品降价后,由于利润低,药厂没有动力生产,所以他们要么消失,要么想办法重新"换脸"上市,价格自然不一样了。”谈起药品换名的现象,从事药品经营十多年的一位人士透露道。“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降价—消失—出现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

  对于如何避免“降价死”现象,有市民建言:“应该对"新药品"严格审批,防止频繁"换马甲"。药品降价是得人心的好事,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让国家的惠民措施在各有关单位执行的过程中不走样。”

  本报记者 刘文静 秋凌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责任编辑:UN01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