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借政策之风破局服务业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03月29日10:55

  借政策之风破局服务业

  本刊编辑部

  尤其就特区而言,面面俱到的发展策略将丧失其锐气和意义。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之下,舍弃那些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的产业,谋求着眼于服务业长远“发展”的政策经验,方才不负国家政策优待的孤诣苦心

  地区发展,政策先行,这条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成功经验依然是当下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

  3月24日上午,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新闻会在海口举行,有关该政策的具体细则一一亮相,包括政策的适用对象、产品种类、购物次数、免税额度等。海南省副省长谭力在会上宣布,该政策将于4月20日在三亚试行,5月1日正式实施。

  早在2011年元旦,海南已先期实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对以外国人为主的境外游客实行购物退税,退税率为11%。从两个月的实践看,“退税政策并未形成明显效应”。

  鉴于入境游客占入岛旅游市场份额不到3%,仅仅惠及“境外旅客”的退税政策对于拉动地方旅游经济无足轻重,并不奇怪。

  因此,将“离境退税”拓展和深化为“离岛退税”,从而将目标人群由外国旅行者扩大至国内外旅行者,显然更能解地方经济发展之“渴”。就这个角度看,卫留成书记表示,希望步子再迈大一些,比如,未来对境内游客的购物次数与免税额度还可以继续扩大,而本岛居民如何从购物免税政策中获益也将得到政府进一步的考虑。

  然而,如果只局限于用好免税政策把海南一岛之经济搞起来,远远不能满足国务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期许,也不符合中央要求海南“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战略考虑。

  与深圳等特区不同,晚起步近8年的海南虽然是最大的经济特区,但并未赶上凭借加工制造、“三来一补”起家的最佳时机,时至今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不过,“消极”形势下总有“积极”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深刻揭示了过度依赖大规模低附加值制造业支撑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局限和风险,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和急迫性凸显了出来。

  2011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十一五”规划里三项没有完成的指标,其中服务业占了两项---“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这客观地展示出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以制造业见长的海南特区,有望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变革中,真正做到“先行先试”,发挥创造可向全国推广之经验的历史作用。如何借购物免税的“东风”,探索配套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经验,才是更为艰巨和迫切的任务。

  如果将经济结构调整视为用“中药”调理和改善经济“肌体”的连续过程,那么“离岛免税”顶多只能算是“药引”。真正的“主药”,在于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的配套政策,在于执行好法律法规以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从几年来充斥网络的对于海南旅游业的种种控诉可知,治理好现有的种种环境,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动意义,不亚于一个新的免税政策。

  相比于工业等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相对较差。

  另外,“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跟发达国家比要重得多,包括第三产业水费、电费,都要比第二产业的高,这是很不合理的。”对此,在2011年政府工作计划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2011年海南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0年海南三次产业比重首次从“三一二”转向“三二一”誉为“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实际上其重要性,可能不如将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更大程度发挥出来,将海南特区之“特”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层面上真正体现出来。

  尤其就特区而言,面面俱到的发展策略将丧失其锐气和意义。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之下,舍弃那些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的产业,谋求着眼于服务业长远“发展”的政策经验,方才不负国家政策优待的孤诣苦心。■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