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3月31日电(记者王梅、郅振璞)现存青海省境内长度约360公里的明长城遗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多重破坏,历经400多年历史沧桑,部分遗址损毁现象颇为严重。据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长城损毁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坍塌、人为因素和鼠害所致。
由于墙体长期暴露于野外,日晒、风蚀、植物生长等自然因素残蚀墙体,造成墙体表面剥落且坍塌。人为因素有建设性破坏,包括修建公路或便道、建石灰窑等工场、修建民居等,使墙体损毁较为严重;生产性破坏是当地百姓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扩建农田等需要挖毁墙体,更有甚者在长城墙体上种植黑刺;还有较为特殊的民俗性破坏,主要是利用烽燧或墙体建企望地方平安的“俄博”、建能辟邪镇山的“镇”、建寺庙等,这些都给长城墙体及附属设施造成破坏。
作者:王梅
郅振璞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