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南大学新近宣布,从2011年开始,中南大学所有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这套引起震慑的反剽窃软件,正式名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学生们习惯称其为“测谎仪”。最初的传闻里,它功能强大,面对学位论文有一双火眼金睛。
中国之声连线这套系统的研发人之一、同方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
主持人:先介绍一下这个系统。
孙雄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有很全的学术论文的库。相当于把任何一篇文章,跟库里所有文章进行全文比对,能够发现哪些文章、段落、句子是重复的。
主持人:现在全国范围的使用情况如何?
孙雄勇:这个系统不对个人使用,从我们单位统一政策来讲,只提供给机构用户,包括期刊编辑部、高校。全国近5000家期刊编辑部在使用这个系统查投稿论文,520余家高校,包括基本所有211高校都在使用这套系统查学位论文。
主持人:高校使用反馈如何?
孙雄勇:从我们接到的反馈意见来讲,觉得系统对他们帮助很大,系统能够提供客观的线索和依据。
中南大学规定“全文文字复制比”在25-40%之间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情况,负责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作出论文修改后答辩或延期半年答辩处理。“全文文字复制比”在40%及以上者,原则上必须延期答辩。
据说,为了应对功能强大的“测谎仪”,一些学生开始动用“聪明才智”,研究如何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系统的检测,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对论文逐字逐句改头换面。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就此事进行探讨:
丁兆林:这种系统之所以会出现,是对现有社会现象的折射。很多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以及一些教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抄袭行为,而且很大程度上说明现有学术道德在不断下降,或道德水平下滑。这种事情成为普遍现象之后,管理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防范。
从另一角度来讲,对管理部门来说,这也是与时俱进的做法。由于互联网或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很容易找到相关主题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或老师不一定能够把每一篇论文都找出来,会很容易做到学术不端或造假。对这种情况,学校如果完全依靠老师个人做判断,工作量非常大。借助这种软件或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对管理部门来讲,算是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