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高二男生拿到北大“通行证”(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4月06日04:22
姓名:朱斯亚

  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 高二(1)班

  年龄:17岁

  爱好:音乐 绘画 阅读

  曾获主要奖项: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获保送资格)

  2009年全国信息学竞赛(提高组)二等奖

  2009年美国地区高中数学联盟(American Regions Math League)中国队队员(中国队获国际组冠军)

  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全省第5名,入选省队)

  201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铜牌

  虽然还是高二学生,但是南外小子朱斯亚已经凭借数学联赛优异成绩提前拿到北大理工学院的“通行证”。他从高一起担任班级团支书,是班级学校各项活动中的“核心领导”;他作为一个理科尖子生,却爱用古体诗和绘画放松心情;他用自制的数学公式表和英语词汇“便利贴”,从指缝里“抠时间”。与大家印象中专攻竞赛的“数学狂人”不同,朱斯亚的学习和生活更像是一个“多面镜”,每一面都折射出他不同的光芒。

  学数学要和题目“混熟”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习奥数的朱斯亚谈及自己钻研数学的心得时,却说“就是跟着感觉走”。“我每当拿到题目,脑海中就能蹦出一个思路,跟着感觉走,题目也就很快解出来了。”用朱斯亚的话说,自己从小解题的思路就比较独特,总是喜欢另辟蹊径找方法的他,解题速度也比一般人快一些。“但想找到这种感觉的前提是你要先和题目"混熟",也就是多尝试不同类型题目,多练习多解题之后的熟能生巧。”朱斯亚告诉记者,日常的题型见多识广之后上手快,“感觉”也比较好找,但面对一些高端的比赛和集训,就不仅仅是“找感觉”,而是一种摸索式的坚持。比如,在去年三月份参加的数学国家集训队培训的考试中,最后一道题就让朱斯亚怎么都找不到感觉。“做着做着就很想放弃了,但当时考试时间是4个半小时解3道题,所以我还是决定用剩余时间再摸索。”经过排列,推算,几次推翻了思路又折回原点后,朱斯亚最终还是攻克了那道难题。他说,通过那次解题的经验,自己也总结出了题目不仅要信赖感觉,还要有探索和坚持的耐心。

  自制数学表格和时间赛跑

  由于数学竞赛占用了不少课余时间,朱斯亚就想出来一些和时间赛跑的小方法。在小学数学学到圆周率时,朱斯亚就发现解题时常要运算π的倍数,反复计算费时费力,于是他就自己做了一个表格,一次性把最常用到的几个π的倍数换算出来,下次解题的时候只要参照表格,就可以直接找到数值继续后面的解题,他还把这种表格运用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到了初中拿到“用表手册”后,朱斯亚又将自制公式表格的方法转换成了“笔记档案”,这样将自己觉得有用的题目搜集起来,整理成“档案”后在复习和备战考试时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朱斯亚每次参加数学竞赛集训时,除了“题目档案”外,他随身携带的另一样东西就是“批注笔记”。“从高一到现在,我的数学笔记已经有7、8本了,平时有空的时候我会用一支铅笔在每道题目后面写一两句心得或是"批注",这样在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了。”朱斯亚告诉记者,这种归纳式的整理可以免去反复查找和复习的问题,更高的提高学习效率。

  编程、绘画、写诗都是放松

  用信息学中学到的编程做益智小游戏,在数学集训时有感而发写上一两首古体诗,心血来潮时一张草稿纸也能变成画板……朱斯亚广泛的个人爱好是他自我调节的“法宝”。“小时候学电子琴和画画都是自己的兴趣使然,爸妈对于我爱好的保护原则就是:不报培训班,不考级。”朱斯亚说,也许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关,自己弹电子琴、绘画等年幼时的爱好一直陪伴他至今。上了中学以后,他又开始发掘自己在写诗方面的兴趣,从现代诗到古体诗,只要是有了兴致和灵感,他就会把它们在脑海中进行整合,时常在语文作文的写作时就变成了素材跃然纸上。 王宛璐
(责任编辑:UN01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