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追踪日本“核难民”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04月06日11:04

   笔者数年前去福岛县双叶町采访的时候,未到村口,远远就看到了村口的横匾:“核电之乡求发展,幸福繁荣展未来”。往日的喧嚣和骄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烟消云散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陈言报道

  中国北方一些渐渐富裕起来的村子,会在村口立一个牌坊,在上面写上村名。日本没有这个传统,只有个别富到流油的地方,才会立一个像是牌坊的横匾。 笔者数年前去福岛县双叶町采访的时候,未到村口,远远就看到了村口的横匾:“核电之乡求发展,幸福繁荣展未来”。一个平凡的小村子,由于有了核电站,也变得骄傲起来。 自从1967年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在双叶町、大熊町建造核电站以后,这两个村子一直是日本核电站事业的最大“据点”。到了1975年,紧挨着这两个町的富冈町及双叶町建了东电第二核电站。沿太平洋一侧,10余座核反应堆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建设了起来。如果从海上看过来的话,方方正正的核电厂房一字排开,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其身后高耸的送电塔,都让人肃然起敬。数千万东京首都圈居民的日常用电就靠这些核反应堆。 不过,自从3月11日发生地震及核事故以来,这些村子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变。现在再走进双叶町,除了自卫队、消防队的汽车外,已经很少能看到民用汽车了,居民更是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往日的喧嚣和骄傲,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烟消云散。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的人全部被疏散,而且何时能回来,没有哪位官员能够说清楚。 即便是30公里外的人,也不能放心生活。日本媒体不断在质疑政府的“30公里”,称“美国划出的是方圆80公里的疏散范围”,距离核电站230公里的东京也仍在“谈核色变”。 一个技术绝对强大、经济非常稳定的国家,忽然因为一场事故导致了社会恐惧、进而出现“核难民”现象,这几乎超越了任何人对日本的可能想象。日本迄今为止所经历的一切,应该在让人唏嘘之余,给我们很多警示。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付吉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