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埃及官方电视台援引该国农业部高级官员的话说,埃及绝不允许其在尼罗河的利益受到损害,将为此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这是针对埃塞俄比亚此前宣布要在尼罗河上修建“千年大坝”而做出的评价。此间舆论认为,这反映出有关方面围绕尼罗河水的分配开始了新一轮利益争夺和较量。
“千年大坝”引发“维权之旅”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日前宣布,将在本国与苏丹交界的青尼罗河上,修建一个名叫“千年大坝”的水利工程。建坝的目的是增加灌溉用水,满足工农业和国家建设的电力需要。根据计划,“千年大坝”竣工后将大大缓解埃塞俄比亚的用水短缺状况,并将本国的发电量在未来5年内提高到1万兆瓦。
埃及方面对该计划表示强烈不满。前灌溉部长马吉德认为,这是埃塞俄比亚置埃及利益于不顾的“单边行动”,埃及“予以坚决拒绝”。埃及一些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讲话,强调埃塞俄比亚的这一举动损害了埃及的利益。埃及政府还派出了一个3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就尼罗河水分配事宜进行游说。
这一颇为引人注目的“维权之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埃及在关乎自己重大利益的尼罗河水分配问题上毫不妥协的原则立场。
水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有关尼罗河水的争执由来已久。1929年,由英国和埃及签署的《尼罗河水协定》,明确规定了埃及对尼罗河水的管理和使用拥有“优先权”和“决定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苏丹的利益。埃塞俄比亚并未加入这一协定,至今仍对该协定持保留意见。1959年,埃及和苏丹对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除了继续规定上游国家修建水坝等工程必须经过埃及的同意外,还规定埃及每年可以享有555亿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而苏丹的份额为185亿立方米,两国合计用水量约占尼罗河水资源的87%。
尼罗河流域其他国家认为该协议不公正,它们没有义务为了埃及和苏丹的利益而限制自己对尼罗河水的使用。据报道,布隆迪、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开始联手开发卡格腊河和维多利亚湖的水源,以保证本国发展用水,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也都出台了开发白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水用于灌溉的宏伟计划。
埃塞俄比亚每年从其境内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占尼罗河总水量的近九成,因此,埃塞俄比亚要求每年至少分得120亿立方米河水,为此多次宣称要从上游截留河水,保证本国的用水需求。该国在尼罗河上建的水电站去年5月已投入使用。
埃及政府一直将水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把水安全当成国家利益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前总统萨达特曾说:“为了尼罗河水,埃及甚至可以诉诸战争。”自然对其他国家的“抢”水行为不会坐视不理。
水争端需要化危为机
尼罗河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公里,哺育着大约2.5亿非洲人民,堪称“非洲的母亲河”。
埃及金字塔研究中心研究员塔里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口快速增长、农业发展迅速、工业不断崛起等,是非洲国家激烈争夺尼罗河水源的重要因素。在工业不发达的时代,尼罗河水源之争并不突出。现在,这种争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危机也是机遇,即大家共同发展的机遇。
非洲媒体报道说,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对尼罗河水资源的依赖度分别为96%、77%、68%和33%。埃及目前已处于水资源贫困线以下。不过,埃及凭借着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尼罗河上率先完成了阿斯旺水坝等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赢得了先机。苏丹也在尼罗河上修建了森纳尔、卡欣吉尔拉等一系列水坝。
其他一些国家由于发展需要也想在尼罗河上修筑水利设施,但水源是有限的,如何协调关系,合作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去年5月14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在1999年“尼罗河盆地倡议”基础上签署了旨在公平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尼罗河合作框架协议》,不过埃及、苏丹对此表示不满。目前,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仍是各方的共识,而埃及对埃塞俄比亚拟建“千年大坝”表示反对,也是为了在谈判中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本报开罗4月6日电)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