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 谣盐马上办办公室成考题

来源:现在网-长江商报
2011年04月10日07:41
4月9日,湖北大学考点,考生们涌入考场
4月9日,湖北大学考点,考生们涌入考场

考生们正在考场内答题
考生们正在考场内答题

  现在网消息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日本地震后,因传言碘盐可防辐射,引发多个城市“抢盐”风潮。面对“谣盐”,该如何应对?昨日,2011年度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在汉举行,共有9000余人参考,前不久发生的“谣盐”成为考题。

  考题贴近生活

  此次,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共有159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51名工作人员。经网上报名、资格审核、缴费确认等环节,当日共有9000多人参加考试。上午考《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下午考《专业基本素质测试》。

  当日下午考试结束后,不少考生反映,考题内容都比较贴近生活,难度并不大。其中,给考生留下最深印象的考题是日本地震后出现“吃碘盐可防辐射”的话题。

  考题材料介绍,日本强震后,福岛核电站引发了核辐射。一时间,“吃碘盐可防辐射”的传言四起,多地引发“抢盐”风潮,很多超市无盐可买。

  考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谣盐”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对此,不少考生感觉很熟悉,“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后,我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很多人都在排队买盐。”一位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考生小黄说,“谣盐”暴露了应急机制还不够完善,公众科学意识的缺乏。

  600余考生争一岗位

  不少考生反映,考题比较简单,但对能否挤过“独木桥”并不抱太大希望。一些报名条件比较宽松的岗位,竞争也格外激烈。

  一位来自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学生介绍,大学学的经济学,看到这次省经信委信息中心招聘一名项目管理、策划人员,专业要求刚好匹配,就报考了。报名截止的时候,自己才发现,有600多人争同一个岗位。“这次只能是打酱油了”。

  一位报考了省图书馆职位的女生说,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看到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28岁以下,自己就报了名,报名截止前一天就有874人报名。“真是不敢想象。”

  下月上旬可查成绩

  笔试结束后,将由省人社厅统一组织阅卷评分并按岗位划定笔试合格线,考生于下月上旬通过湖北人事考试网查询个人的笔试成绩。

  据省人社厅审核确定的笔试合格分数线,各招考单位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参加两门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以招聘岗位数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进入面试人员有弃权者可依次递补。原则上报考人员不足1:3比例的取消招考岗位。

  ◆热点考题集萃◆

  “三万”活动

  今年2月2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通知》。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并对“三万”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拉开了“三万”活动的序幕。机关干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昨日的《综合应用能力测试》考题中也关注到了“三万”活动,要求考生谈“三万”活动的意义,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哪个方面。

  一位来自仙桃的陪考家长说,陪女儿来参加考试的路上,就和女儿探讨过“三万”活动的话题。他说,“三万”活动对省内考生来说应该比较熟悉。不过,即使不熟悉,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字面意思,也应该知道活动的意义。活动对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很有意义。

  “马上办办公室”

  《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唯一的一道话题作文中,关注了政府行政效能。材料介绍,针对群众到机关办事找不到人,或者是费了很大周折才办成事现象,某市政府提出在一相应的机构“马上办办公室”。群众办事只要找到“马上办办公室”,就可以找到相关业务处室。

  材料指出,对此,有人认为是利民举措,有人认为此举浪费行政资源,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性的文章。

  “是否成立‘马上办办公室’并不重要,关键是加大问责,提高政府机关效能,杜绝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在武汉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考生王小姐说。

  ◆特写◆

  不少考生说是为“公考”练笔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昨日,记者在湖北大学考点发现,不少考生几乎成“考霸”。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省公务员考试,几乎场场不落。很多考生除了报了事业单位外,还报名参加了本月底举行的省公务员考试。

  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小黄,目前在杭州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她说,工资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但总觉得没有机关事业单位稳定。去年,她参加了国家和省公务员考试,省直事业单位考试。今年,她除了报考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外,还报考了本月底举行的省公务员考试。

  为了赶此次事业单位考试,昨日晚上,她从杭州坐了8个小时的火车到武汉。 她说, 公司请假手续很麻烦,不想被公司知道,自己独自一人跑到武汉考试。“现在,头还是晕乎乎的。”昨日下午3点半,小黄走出考场摇摇头说。

  小黄介绍,自己报考的省消协下面的一个职位,有好几十人报名,竞争也比较激烈。“就当是为省公务员考试练笔。”

  ◆记者观察◆

  从“甲型H1N1流感”到“谣盐”

  事业单位考题不避讳现实问题

  “感觉这几年考题越来越关注生活,贴近实际了。”昨日,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结束后,不少“考霸”发出这样的感慨。

  搜索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的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题,记者发现,很多考题既关乎国内外大事,同时又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其中,不回避尖锐问题。

  2009年,我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当年,省直事业单位考题中就有“我国确诊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是在哪个省”的考题。2009年还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考问“第一个中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去年,省直事业单位考题中,“武汉免费公共自行车”成了话题。给定的材料提到,青山部分免费自行车遭到破坏的现象。青山区某自行车租借点原有50辆左右的自行车,使用一年后只剩下8辆能用。要求考生以给定材料为基础,提出主要反映的问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今年,日本地震发生后,一时,吃碘盐防辐射的传言四起。不少城市出现“谣盐”,明知不可信,为何还有很多人去跟风抢盐,值得政府部门和公众思考。考题没有避讳这一敏感问题,要考生分析引发“谣盐”的原因及应对思路。

  正如今年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试题体现普适性,侧重能力素质导向,重点检测报考者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其中就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本报记者 王荣海

(责任编辑:UN02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