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典型案例②
本报记者周斌
为逃避300多万元欠款,被执行人通过其子公司转移资产,并在申报财产时弄虚作假。为欺骗法院,被执行人还多次主动向法院写保证书,强调“穷”的同时,明确表示将分期还款。
在被执行人屡屡违约的情况下,法官通过调查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搜查其办公场所等措施,抽丝剥茧,还原了真相。最终,规避执行者被拘留15天,其欠款也很快付清。
4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邵红燕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她办理的这一曲折的规避执行典型案例。
申报账户上只有5000多元
2009年2月4日,海淀法院对首都师范大学与中建物业管理公司供用热力合同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中建物业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给付首师大供暖费及利息共计318万余元。
中建物业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被驳回后,未履行判决,故首师大向海淀法院申请执行。海淀法院向中建物业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中建物业限期履行法律义务,可中建物业仍未按期履行。
在这种情况下,海淀法院要求中建物业申报财产。但中建物业申报上来的结果显示,该公司可供执行的财产只有5000多元。《法制日报》记者从中建物业当时填写的财产申报表看到,在财产一项中,中建物业申报了两个银行账户,分别为工商银行余额2164.37元,兴业银行余额3233.28元;而在动产、不动产和长短期投资等项目下均填了“无”。
邵红燕介绍说,中建物业负责人称,中建物业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而成立的,这些年来连年亏损,根本无力偿还欠款;另外,中建物业只负责供暖费代收,实际收缴率仅70%,物业公司却要100%支付供暖费,这有失“公允”。
“我们刚开始还觉得他们也不容易。”邵红燕摇摇头笑着说,一方面,现实中确实有类似中建物业这类公司,负责管理国企改制后剥离的不良资产,没有经营项目,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原因,这类公司向老员工代收供暖费、燃气费时确实有征收不齐的情况存在。
“中建物业还多次给海淀法院写承诺书,在强调自己真的很穷的同时,承诺从2009年12月底开始分期还款,并请求减免利息。”邵红燕拿出几份中建物业的承诺书说,没想到这种“诚恳”竟然是“迷魂阵”。中建物业再次“失约”。法院询问其原因,回复依然是:穷。
上百万元流入一家招待所
到了2010年,中建物业依然丝毫没有还款之意。这时首师大向海淀法院反映称,之前与中建物业资金往来时,还涉及其建设银行的一个账户。
海淀法院执行庭立即派人去银行核实,之后对该账户进行了冻结。虽然仅冻结存款13000余元,但发现该账户之前有较大资金流动。
海淀法院立即向中建物业发函,要求其负责人到庭说明为何没有如实申报财产,并提供3个银行账号的对账单和会计凭证。可中建物业仍置若罔闻。
鉴于此,海淀法院决定对中建物业办公场所采取搜查措施。
2010年9月15日,邵红燕带领一名书记员和4名法警赶到中建物业进行搜查,搜查出10多箱会计凭证。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的邵红燕敏锐地发现:在法院对中建物业执行立案后,其仍有上百万元资金流入一家名为“中建北配楼招待所”的单位。中建物业出纳称,招待所为中建物业下属企业,这笔钱为中建物业向其支付的员工工资、差旅费用等。
为及时了解情况,并防止中建物业和中建招待所串通或篡改会计凭证,邵红燕请求法院支援后,立即带领法警赶赴中建招待所进行调查。
“一到中建招待所,我首先查看了住所登记簿,看到每天只有几个人入住,心里就有底了。”邵红燕说,通过询问中建招待所员工也证实,招待所业务量很小,每月最高营业收入仅两至3万元,员工也只有6人,每人每月工资仅1000元左右。
“中建招待所根本无需上百万元进行运转,中建物业是在利用中建招待所的主体资格和账户转移财产,规避执行。”邵红燕说。
法院随即查询中建招待所银行账户发现,钱已被转出。法院扣押中建物业10多箱会计凭证后,再次要求其负责人到庭说明情况。
听到拘留总经理脸色变了
2010年9月16日,中建物业总经理刘某到海淀法院执行庭说明情况,并携带了10多万元,表示先偿还北师大部分欠款。
“一开始,刘某还谈笑风生。当我们说到不实申报财产要负法律责任时,他有些坐不住了;我们下拘留决定书时,他脸色都变了,立即给上级公司领导打了电话。他们上级公司也马上来人了,还带着几十万元准备还款,希望我们先放人,协商解决。”邵红燕说。但法律是不容得商量的,刘某最终被拘留15天。
迫于强制执行的压力,在刘某被拘留3天后,中建物业向法院支付了180余万元执行款,并与北师大达成和解协议,剩下的100多万元,由中建物业上级公司进行担保,于2011年2月底前分期付清。
本报北京4月11日讯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