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发生9.0级强震 > 日本地震消息

日本大地震已发生408次里氏5.0级以上余震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12日21:27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张小军)日本气象厅12日宣布,截至当天8时,日本东北部海域上个月大地震之后,该国已发生408次里氏5.0级以上余震,其中包括多次里氏7.0级和里氏6.0级以上地震。这一信息公布后不久,日本再次发生里氏6.3级地震。

  余震究竟是怎么回事,能够预测吗?日本大地震后的余震为何如此频繁?

  余震是“地震后的幽灵”,它是在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遗憾的是,虽然有以上认识,但人类仍然不能准确预测余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和强度等。

  对于此次余震频仍的状况,日本气象厅地震预报信息科科长土井惠治解释说,发生里氏7级至8级地震后,余震一般会在一个月后逐渐减少。但3月11日的地震震级达到里氏9级,由于主震释放的能量巨大,余震在一个月后仍然频繁而且不乏大震。

  余震带来的灾难有时不亚于主震。11日下午日本发生里氏7.0级地震,福岛县磐城市田人町出现山体滑坡,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更为严重的是,余震频繁成为日本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绊脚石。11日下午的余震震中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直线距离仅10公里左右。余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外部电源中断,1号至3号机组的临时水泵停工,冷却反应堆的注水工作中止。1号机组注入氮气的作业也暂时中断。

  日本大地震至今已经一月有余,但是地震、海啸加核事故的叠加危害仍未过去,接二连三的余震则犹如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灾难,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值得深思。

  作者:张小军

(责任编辑:UN0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