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末,许多孩子就开始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尽管还未成年但他们却已体会到了成年人的忙碌与疲惫。网友不怕 伤 心 发帖:“每到假期和周末,都会看到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奔波于学 习 班 之间。每当看到这些,我都 想 问 一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 富 的 今天,孩子们生活得快乐吗?”
快乐的学习应该是扬 长 避 短的,而许多孩子却耗费大量时间在做自己不擅长和不喜欢的事,硬是要培养出一个“特长”来。结果是,累了家长,苦了孩子。但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现有考试评价的导向下,孩子又能怎样呢?!
目前,“应试教育”和“应赛教育”依旧顽固。为了争到好生源,那些手持证书的考生成了学校争抢的宠儿;为了搏进一所好初中,除了分数,孩子们还要奋力去竞赛、拿名次。于是乎,为分数、为证书而开始的 “操练”日益低龄化,“奥数”下移至小学一、二年级。网友走向黎明发帖:“不要把孩子送进变相的教室里。”许多孩子从小就只有考大学一个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其他兴趣。这样一路走来,世俗的社会环境不断磨蚀着他们的灵性。
中国校友网做过一项调查,在中学阶段成绩在班中第10名左右的孩子,大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发展空间比较全面。陵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刘波设计的“酒后驾车控制器”获得国家专利,就是最好的例证。可见,只有尊重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才可能有更大收获。
想进名校,这是人之常情。但教育应该是为了“人”这个终极目的。作为学校,应深思一番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的话:“我喜欢那些性格独立、坚强的学生。此外,我非常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家长,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像网友忘忧所说的:“尊重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应该让孩子幸福和快乐地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学生能动手创造出机器人,那是教育的成功;可要是被造成人形机器,那就是教育的悲哀!”
王早霞
(编辑:李琳)
作者:编辑:李琳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