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科技部公布“三公”预算 专家称起表率作用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4月15日18:11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舒晶晶)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科技部昨天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其中明确列出2011年,核定科技部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4,018.72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200多名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剑指"三公消费"。国务院常务会议重提"时间表",被解读为对民意的积极回应。不过,随后陆续公开预算的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和国土部"三公"经费均未明确体现在"账本"上。而科技部成为第一个打开小仓库让人看明白的部委。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认为,科技部给其他部委带了个好头。

  韩保江:政府要想取信于民,除了要讲政绩之外,要将自己部门运行的一部分成本向社会公布,这样大家才能判断你这个政府是不是有效力,是不是在用一个很有限的成本办很多事的政府。科技部有胆识的展示给其他部委做出非常好的示范。

  网上晒账本,已是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近年一景。但晒出来的内容往往是第一级"类"和第二级"款"。比如在4月1号财政部公开的年度预算中,财政部首次将支出内容公开到了第三级"项"。从而使行政运行、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等支出情况首次得以公开。但"三公"的内容依旧没有提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细化政府预算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会计制度不完善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刘尚希:三公这是一个民间的说法,在政府收支分类里头,在预算科目里头没有这种科目,它要从这些科目里头一项项的抠出来,但是哪一项支出属于三公就有界线了,比如说开了一个会,开会得用餐,你说开会得用餐是算会议用餐还是三公里头的招待?那你就得有个标准。

  韩保江认为,更多时候政府部门不愿意拿出详细预算表,是本位利益在作祟。

  韩保江:比如公车、公费出国、公共招待,很多自我的利益,恰恰是不能拿到阳光下的。很多政府不愿意公布三公,我们说老百姓的话讲肯定有猫腻。我觉得大胆地把这些费用该公开的要向老百姓公开,把政府真正置于老百姓的进度之下。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而公布"三公"仅仅是一个开始,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报告也要向社会公开。特别是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老百姓关心的项目。刘尚希认为,面对政府部门公布出来的各种数字,公众应该理性看待,情绪化的批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刘尚希: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一个首先对政府的这种信息的公开,三公消费的公布应当持一种欢迎的态度,而不是说一味的指责,你这个我看不明白,那个你没说清楚,那样的话我觉得是只能起负面的作用,因为情绪化的批评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第二个对三公消费方面的这种增长的情况要理性的去看待,当然国际交往多了,外国来宾来了,那招待会那是免不了的,要看看数据的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作者:舒晶晶

(责任编辑:UN0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