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媒体探访北京治堵成效 市民发微博称出行变顺畅

2011年04月20日02:03

  来源:劳动午报

  北京治堵“出猛招”

  市民出行“顺多了”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本市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限购汽车、提高停车费、开通微循环公交和通勤快车、拓宽道路、缩短地铁发车间隔时间等等。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交通拥堵时间减少,车速有所提高,为验证治堵效果,记者兵分三路,到公交站、地铁站、路口进行了采访。

  新开公交线路

  更多出行选择

  为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本市开通了10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和12条社区通勤快车,目前新车已经运行了20多天。昨日,记者对部分微循环线路和社区通勤快车进行了回访,发现新开线路不仅打击了黑车,也让一些市民放弃开私家车改乘公交出行,治堵初见成效。

  目前,国际许多特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公共交通分担了60%—80%的运力,本市也在加快实施,切实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10条袖珍线路

  有力打击黑车

  本市新开的10条公交线路,其中短途专线8条、常规线路两条,重点改善地铁站点周边公交微循环,为社区和经济园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交—地铁接力式换乘出行服务,方便50余个小区出行,解决12处道路11.2公里路段“有路无车”的状况。其中,“专”字头线路重点解决早晚高峰通勤出行。

  “别看现在有点儿堵,比原来顺多了。”一位专21路的司机告诉记者,他原是回龙观699路的司机,对霍营一带的路况非常清楚。“原来这路两边停的都是黑车,现在这条线路的站台基本都设在小区门口,乘客出门即可乘车。明显感觉黑车少多了,路上也不堵了。”

  社区通勤快车

  减少私车出行

  12条社区通勤快车开通以来,受到了市民普遍欢迎。社区通勤快车,是市公交集团根据客流情况,调整快车数量、上下车地点、运行时间及运行线路,一站直达、高峰运行的绿色出行方式,类似于单位往返于宿舍区的班车。

  市公交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12条社区通勤快车线路,日运送乘客3000多人次,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社区通勤快车出行。

  每天乘坐霍营通勤快车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早6点30分至7点10分,每隔十分钟就有一趟车发出,方便了附近居民,自己也不用天天开车去上班了,更多上班族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出行。

  地铁缩短间隔

  高峰运力提升

  为应对客流持续增长,缓解高峰时段运力与运量矛盾,地铁实行13号线行车最小间隔2分40秒,机场线行车最小间隔10分钟。

  4月1日开始再次缩短地铁1号线行车间隔,将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从2分15秒缩短到2分05秒,运力提高了8%。

  “4月1日前,每天早上在四惠东换乘时,人特别多,等车的队伍都排到了对面的候车区,甚至害怕自己挤不上,现在每趟车间隔缩短了10秒,感觉人一下少了很多,即使第一次挤不上,第二次也能挤上而且有座,更不用等那么长时间。”市民唐女士表示,“坐地铁无论如何也不会堵车,能缩短车次的间隔,对缓解出行压力很重要。”

  午报记者 汤 瑜

  交通设施更新 市民出行便利

  近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交通监测数据,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那么市民们出行感受如何呢?记者来到多个车站进行了随机采访。“没以前那么堵了”“车好开多了”“速度还可以”,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市民们对治堵效果的评价。

  出行时间缩短

  起急变成舒心

  “现在,路上没那么堵了……”市民张女士家住四路通,每天早上她都要乘坐公共汽车到和平门,然后再换乘地铁到单位上班。提起从前上班路上的状况,她感到十分头疼。她总结为“早起、拥堵、起急、晚到”。而让张女士这么烦心的路,就是指从家门口四路通到两站外的太平街这段道路。

  “以前这段路可堵了,早上上班时车那个多。一点一点地往前挪,跟蜗牛一样。”她向记者介绍道:“原先我早上6点50到车站坐上车,7点半左右才能到和平门,光从四路通到太平街这两站,有时就要占十多分钟。早起了半天,有时还会迟到。自从陶然亭公园前面的路加宽了,我觉着汽车好开多了。这两站也就用上几分钟。大约7点10分就能到和平门,上班路上觉着舒心多了。”

  扩宽行车道路

  路面不再混乱

  4月19日早上6点50分,记者来到了张女士所说的四路通站。7点,记者登上了一辆开往和平门方向的14路,大约三分钟后到达了太平街站。在行驶的过程中,除了遇上交通灯,汽车会停下,其他时候一路比较顺畅。记者观察,太平街是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东侧是居民区,西侧是陶然亭公园。

  “以前这老堵车,道儿窄呗。”正在等车的王先生对记者说。“我住在洋桥,上班坐车都经过太平街这条路。没修路前,这儿特乱。从这儿过来的,那儿过来的,好几股的车都往这条路上汇,堵起来简直一锅粥。自打陶然亭东门前面的路给加宽了,好走多了。”记者顺着王先生所指的方向数了一数,发现陶然亭东门前的马路东西两侧机动车、自行车道加起来共9条。其中东侧为4条机动车道、1条自行车道,而西侧为3条机动车道、1条自行车道。在记者观察的近30分钟里,车辆行驶较顺畅。

  行车速度提高

  设站还要科学

  “这种速度还可以,比以前强多了。”在太平街站等车的一位阿姨对记者说。“以前早高峰的时候,这儿很堵。尤其是交通灯那地儿,自行车、汽车乱成一片。现在车速快多了,基本上可以随着交通灯的变化,有秩序地行驶。”

  “这儿设置的车站太多,而且离路口太近了。”在太平街站,一些乘客向记者反映。14、66、102、106、59、603,记者看到在这个车站有六条线路停车。而距离车站不远处有一个路口,一些车辆从西侧汇集到这条路上。“我认为车站应该离路口远一点,而且别把这么多线路设置到一个位置。这样容易造成拥堵。”一位乘客对记者说。

  午报记者 盛 丽

  市民响应配合 治堵初见成效

  工作日拥堵时间减少1小时、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高峰时段主干路提速6%……4月17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系列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第一季度治堵已初见成效。

  市民“对治堵成效有体会”

  北京拥堵有所缓解,市民又是怎样的切身感受呢?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部分市民表示感觉到现在出行比以前顺畅了。

  “昨天北京刚公布的治堵效果,今天就有所体会。”4月18日,陈先生发微博表达道路缓堵的快感,“昨天早高峰从北四环到西站走西二环竟然四十分钟就到了,这在以前几乎不可能”,他随即表示可能是运气好,总之希望北京“堵情”不断缓解,摘掉“首堵”的帽子。

  “学院桥今天很畅通,跟过年似的清爽”,昨天,车主孙先生也对治堵成效有切身体会,他表示平时北四环最堵的就是学院桥和清河桥,今天办事路过不堵车,心里相当高兴。他表示,治堵见成效,摇号限购、涨停车费等都是“猛招”,治堵组合拳确实打出了切实效果。

  响应号召为治堵添砖加瓦

  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延迟买车计划……一些市民在治堵组合拳中也身体力行响应缓堵。

  白领吴女士昨天没有开车上班。尽管不是限号日,吴女士还是选择了公交出行。之所以把车停在家里,就是为了省点停车费。她表示,停车费涨了以后,自己开车少多了。

  在采访中,像吴女士一样改乘公交的人不在少数。“以前每月卖20辆车很平常,现在卖2辆就完成任务了”,海淀区一大众汽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到4月14日,北京机动车增速同比下降59.1%。

  “我们这也是为治堵做贡献了”,吴女士表示,希望地铁、公交加大运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地铁1号线特别挤,每天上班都要等很久”,一位在大望路附近上班的白领向记者说道。“车少人多”则是市民在乘坐公交时最头疼的事。

  “希望社区通勤快车快点开通”,家住回龙观附近,在金融街上班的几个上班族表示,他们都已经报了名,就盼着早日坐上通勤快车,一站直达单位。午报记者 张江艳

(责任编辑:UN91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