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95%服刑人员存在心理创伤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4月21日08:08
  实地探访

  本报记者赵阳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4月的一天,当《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北京市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时,几名服刑人员正在中心主任曹广健的带领下做着手语操《感恩的心》。虽然动作不是那么流利,但他们每人的神情都很专注。

  房子不大,但很温馨。暖色调的墙壁,圆桌上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就是北京市监狱专门为服刑人员开设的心理咨询室,用服刑人员的话说,这里是他们的“心灵之家”。

  犯罪背后都有心理因素

  “从老师到警官,每一个人的话语都让我倍感亲切,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一名服刑人员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曹广健说,他从对服刑人员进行的心理测试中发现,95%的服刑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创伤。

  据曹广健介绍,服刑人员进入监狱以后,原有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被打破,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失落、恐惧、悲观、怨恨、焦虑、抵触等不良心理状况;少数人还因面临离婚或被家庭抛弃等现实问题,心灵深处蒙上了阴影。极少数服刑人员在不良心理的驱使下,甚至萌发了自杀、脱逃等念头。

  “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矫治工作,有利于服刑人员培养健康人格结构,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从而降低重新犯罪率。”曹广健说。

  起初没几个人报名参加

  2005年10月16日,“北京市监狱心理矫治室”正式挂牌成立。

  从最开始100多平方米的工作用房,到现在的250多平方米;从原来只有1名工作人员到现在的9名专业人员;从简单的几台设备,到目前拥有最先进的心理测试仪……每当想起这些,曹广健都感慨万千。

  矫治室刚成立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一点一点摸索。曹广健他们在分监区贴海报,举办团体辅导,可没有几个人报名。“很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又期望太高,认为我们什么都可以做,任何顽危犯都可以治疗。”曹广健说,在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有了变化。

  “最开始时,服刑人员认为心理问题就是道德问题,难以启齿,可现在来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越来越多。”曹广健说。

  甚至连监狱民警也参与进来了。从几年前开始,北京市监狱对民警也开始团体心理指导活动,使大部分民警理解了心理工作的内涵和工作性质。

  “治疗手段也越来越科学化。”曹广健介绍,以前凭经验也可能发现一些狂躁服刑人员的异常,可是到底狂躁到哪一步,该如何解决并不清楚。“现在通过测试,就可以根据具体分数了解到他的狂躁程度,从而对症下药。”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