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佛山一代武师广州寻宗 粤剧与武拳渊源颇深(图)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04月21日16:21
佛山精武会拜会广州銮舆堂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佛山精武会拜会广州銮舆堂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何裕华报道:啪、啪、啪……20日上午,清脆的“木人桩”练习声从广州荔湾区恩宁路永庆二巷7号之一的銮舆堂传出,原来是佛山精武体育会来到恩宁老街,以武寻宗兼会友。

  佛山一代武师广州寻宗

  銮舆堂作为广东八和会馆下的粤剧“打武棚”,有着过百年历史。

  20日,在广州銮舆堂,只见一青年男子在“木人桩”前演练咏春拳,挥洒自如。“他是佛山精武体育会副会长吴德明,一早从佛山过来,就为会一会我们的木人桩。”銮舆堂名誉会长叶兆柏向记者介绍。

  完成一套咏春拳后,吴德明笑说:“虽然这桩没有平时练习的‘顺手’,但总算见识了銮舆堂的老宝物。”他介绍,由于近年影视媒体的得力传播,武术之乡佛山兴起了一阵“咏春热”,“精武会里的几千名弟子,大部分都是来学咏春拳的”。而练习咏春拳,最常用的辅助器材就是“木人桩”。“佛山的武术界早已一致认定,‘木人桩’来自红船,所以,我要来广东八和会馆的銮舆堂,见识一下‘木人桩’的宗源”。

  粤剧与武拳一脉相承

  “自习武始,我就从师傅那里听来一首词,‘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幕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粤剧别称)’。”吴德明表示,据老前辈代代传述,清代时期,粤剧在佛山十分流行———傍晚,载着粤剧伶人的红船靠岸,并用木柱固定在岸边,伶人在船上“做大戏”,民众围着船边看得津津有味。白天,伶人就用固定船只的木柱“练功”,这些木柱就是“木人桩”的雏形。

  叶兆柏认同,粤剧与武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并邀请其胞弟、现年65岁的粤剧武生叶兆林在“木人桩”前,即场表演了一套洪拳,以示“还礼”。

  叶兆林说,戏行耍洪拳是有故事的:相传反清义士洪熙官落难戏班“做后勤”,难忍伶人受土豪恶霸欺负,遂教授当时只懂花拳绣腿的戏子独门绝技———洪拳。就这样,洪拳逐渐在戏行中流传开来,并成为武生“打戏”的常用架势。

  “不管是咏春桩还是洪拳桩,我一直希望戏行的武打招式可以代代相传。所以,约两年前,銮舆堂就开了咏春班,免费教小孩打拳。”叶兆柏感叹,“大家都是一脉相承,互相切磋、增进了解,更有助我们形成合力,共同复兴粤剧与南派武术等岭南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