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清华百年校庆在即 沈阳清华学子追忆当年清华园

来源:东北新闻网
2011年04月22日15:43

  “今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日子,搞这个展览,是要给关心中国教育的人们献上一份礼物。 ”沈阳近代文献史料收藏家詹洪阁说。

  昨天下午,在沈阳海润大厦的一间写字间里,詹洪阁推出了他的《求学记忆——清华大学百年校史文献珍藏展》,共有10个门类100件文献史料。

  沈阳现有1000余名清华学子。此间,一些清华毕业生闻讯赶来,他们大多已是中老年人。

  王凤奎是清华大学沈阳校友会会长,今年66岁,在清华读书时间为1965年至1970年。 “当年我入学时,这个册子人手一册,我最早就是从这上面了解了清华。”王凤奎拿起摆在展台上的一本1965年版的《新生手册》,对记者说,这上面规定得非常细,就连女生的一些生活细节都有详细规定,譬如两个女生抬东西不能超过25公斤,女生在月经期间不能用冷水洗脚等。

  记者翻看手册,看到里面的规定细致入微,在《关于女同学保健工作的几项暂行规定》中还特意提到:“在月经期间应注意:一、要停止一切劳动;二、对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应给予照顾;三、在连续三小时以上的试验、画图、现场教学、参观等活动应给予较多的休息。”

  “这本《新生手册》在‘文革’期间还受到了批判,说这是在培养资产阶级的娇小姐。其实,这些规定多么人性化啊!”王凤奎感叹不已。

  金玉子于1972年至1975年在清华读书,此间曾任校学生会女士部部长。她记得,她经常和同学一起到机场欢迎外宾,参加一起社会活动时,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等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见到了。

  一套清华大学1957年的食堂饭票勾起刘女士的回忆。她于1974年至1978年在清华读书,清华园的学生伙食让她至今难忘。 “我们的伙食是高校里最好的,学校有条硬性规定,学生每天午餐必须得买两毛钱的菜,就是最好的菜,不管是红烧鱼、熘肉段,还是烧茄子啥的,都是两毛钱一个。这个规定,就是要保证学生的营养需要。”刘女士说,当时学生每人每月有19.5元的伙食补助费,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吃得好。

  于宝海于1980年至1985年在清华读书,学校提出的“要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这句话,让他至今难忘。学校开运动会、组织“一二·九”长跑比赛,全班同学几乎都报名,因为学校规定,学生只要参加,得不到名次也有分,将学生的得分加在一起,给各班排名次。那会儿,每天下午4点半,学生们都自发地到操场上长跑。因为圆明园就在学校附近,很多学生还去那里长跑。“我那时每周至少跑三次,每次都要跑三五千米。”于宝海今年50岁,他现在经常和二三十岁的同事一起打羽毛球。他说,清华不仅给了他专业知识教育,也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65岁的程瑞光1988年迈进清华园读企业管理研究生班,那年他42岁,全班28人数他年岁大。清华留给他的最深印象是学生的学习条件特别好,住研究生楼,一个寝室住两个学生,每个楼层都有一部34寸的彩电,在清华看的1990年那届世界杯足球赛特过瘾。那会儿,录音机在社会上还算稀罕物,可在清华,学生凭学生证就可以免费从学校借个像砖头一样的录音机,可以一直用到毕业。研究生毕业时他已45岁了,可觉得自己焕发了青春,就像刚刚大学毕业一样。

  昨天,共有100多位在沈清华学子参观了展览。本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詹洪阁将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他表示,出于对清华的敬意和热爱,愿意为所有渴望了解清华、需要查阅资料的人们提供咨询和帮助。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缪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